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赵蓉芳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也需要提高。

        赵蓉芳
        四川省泸州市五星小学校    646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也需要提高。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素材,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加相应的情境教学,使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有更具体、更详细的了解。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根据年龄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有一定的认识,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建情境相关的教学内容,创建的情境需要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然后结合材料,组织成符合学生逻辑思维和有趣的教学内容,需要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日常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关键词: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
        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来充分消化和理解知识。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认知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努力将小学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顺利完成小学数学的学习,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接下来笔者将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我们的认知中,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们遇到了很多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但是,学生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并不能付诸实践,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如何将课本与实践相结合,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学习 “克与千克”这一知识点为例,这一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千克、克、吨质量单位,感受千克、克、吨的实际重量,并用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将以课前小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如:1、一枚鸡蛋重50();2、只母鸡的重量2();3、一头大象重1();4、一台洗衣机重250千克,()台洗衣机重1吨。这些问题的内容,我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数学教材上的内容,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化教学氛围一直是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巧妙设计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可以学习到数学相关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为例,这一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所代表的意义,还要让学生可以认识、读出、写出简单的分数。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在正式上课时我会利用20分钟的时间教学,随后为了帮助学生可以巩固本课内容,我会设置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我会告诉学生们游戏规则:“我将在黑板上写下十组分数,然后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第一组分数需要第一位成员准确读数;第二组分数需要第二位成员比较大小,第三组分数需要第三位成员准确读数,第四组分数需要第四位成员比较大小,就这样依次类推。”这样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还可以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
        一道好的数学题是一堂课成功开始的标志,一道好的数学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所以对数学问题的提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要符合教材的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数学问题。
        例如,以学习“时、分、秒”这一知识点为例,这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和24小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可以进一步的掌握这一课的内容,我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上午8时,在北京的小明在教室里认真上课,可是在乌鲁木齐的小红才刚刚起床,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答:“因为两地的日出时间有差异。”随后我将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大家说的对,因为两地有差异,所以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要晚2个小时左右。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通过问题化的情境创设,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起始于生活,所学的内容也跟平常生活相关,最后也应用于生活。总而言之,教师通过采用情境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理论和逻辑知识变得更加清晰,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过去的生活经验,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教师也要做到事先用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情境进行相应的教学,以烘托课堂氛围为目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范俊玲.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刍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4):60.
        [2]陈集.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有效构建[J].亚太教育,2015(04):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