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思考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王君
[导读]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对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君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巨兴中心学校  238100
        摘要: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对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但同时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这一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中,笔者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组织角色表演,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积累以及创设写作情境,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等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其重要的人文性功能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待提升。本文中,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宽松的、民主的、活跃的,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设教学情境,努力营造宽松、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开端,因此,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要从设计导入环节开始。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等,创造性地设计课堂导入,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自发地进入阅读中去。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谈话,创设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当听到“春节”这个词语时,你们脑海中首先想到了哪些习俗?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回答)好,一说起春节大家就会联想到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走亲戚、出游等喜庆热闹的景象。说起旅游啊,同学们春节期间有去过北京过春节的吗?(有学生说去过,有学生表示想去。)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北京的人们是怎么样过春节的呢?(学生回答: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的散文《北京的春节》来看看老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通过谈话,勾起了学生有关春节的记忆和想象,让学生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之一。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探究的,教师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新颖的形式而忽略了合作内容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在开展合作探究时,组内学生的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不同性格和知识水平的学生的特长,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将相和》这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内容通俗易懂,内涵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完璧归赵”和“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以下练习:1、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故事;2、离开课本,把“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独立地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每个小组选出最优秀者;3、请同学上讲台尽量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4.通过同学们的讲述,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么样的人?廉颇又是怎么样的人?通过小组合作,有力地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组织角色表演,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故事性强、人物性格突出鲜明并带有启发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不免感到单调枯燥,说教的意味太浓,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阅读教学的效果也并不理想。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童话故事中的众角色,让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感悟他们的身份和处境,有利于学生体会到所表演人物的情感和品质,这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有教育意义。
        例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时,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老屋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让学生以情境表演的方式再现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蜘蛛的精彩片段,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老屋、小猫、老母鸡、蜘蛛等四个角色,再现书中老屋帮助小猫等的精彩情节。通过这种表演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老屋性格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学习到老屋善良、乐于助人的人物性格特征,而且营造了精彩有趣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品质。
四、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而是通过有效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增长学生的见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阅读就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闻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时,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感兴趣的一些民间故事,拿到课堂上讨论。课堂上,教师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民间故事,同学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教师请同学们复述学过的民间故事)“同学们记性真好。除了这几个民间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和人物?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来聊的话题。”然后,教师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民间故事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分享交流,学生从同伴那里知道了很多没有接触过的民间故事,丰富了自己的认知,扩大了自己的文学积累。
五、创设写作情境,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基本能力之一,不少教师反映学生的写作内容比较空洞,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抵触、害怕的心理。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教师要结合写作的内容,创设写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例如,在“习作:这儿真美”这节课上,一些学生虽然也跟随父母到过一些旅游景点,如云南大理、桂林山水等,但一时却想不起来了,因此在写作中没有灵感。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我国著名的自然景点的视频(如九寨沟、黄果树瀑布、华山、长江、黄河等),再配备一些优美、雄壮的音乐,营造气氛,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总之,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对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集中体现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写作的内容比较空泛等等。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阅读和写作教学出发,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周魏宁.穿越语言文字之美 感悟生命本真之趣——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122-123.
        [2]许蕾蕾.花式翻转——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53.
        [3]王春侠.表现自我演绎文本——谈课堂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20):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