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青妹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第一小学 533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促使着现代教学模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能时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有效的开拓,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改变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中高效的掌握了教学的知识,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本文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丧失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单一的角度也逐渐使语文失去了人文性和多元化,难以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学生长时间采用这种学习模式,逐渐造成了认知固化,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改变当下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发展。
一、设置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活与语文具有直接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学习也同样离不开生活。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情境的进行教学,将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使其与语文的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进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情境的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有草、还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接着教师为为学生播放一些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猜出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有流水声、风声、雨声、鸟叫的声音等。教师:“你们听的都很仔细,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课文,走进大自然,去感受一大自然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教师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在进行“关于动物的声音”这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的体验,美读悟乐。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你们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让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然后对学生提问:“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让学生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并学着叫一叫,”接着教师生带领学生进行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然后通过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教材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材的内容,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语文的教学效率、教学的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借助多媒体结合教学的内容开展对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课堂的教学变得激情和活力。例如:在进行《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的教学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描述的情境及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首先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来引发学生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接着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然后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自学,并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进行适时的引导。教师让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教师听取学生的汇报时,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欣赏古诗,体会意境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让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在感受西湖的人性美时,教师出示课件——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在感悟意境时,体会: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然后再一次有感情的配乐朗读。采用多媒体进行古诗的教学能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获得了更多的学习体验,有效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能够使小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的掌握教学的知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问题的探讨,能有效的吸取到他人意见和建议,有效的做到取长补短。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来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作为“海底探险小队”,来了解海底的世界,第一小队负责了解海底奇异的景色,第二小队负责探测海底丰富的物产。让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找到课文内容,然后进行探讨交流。在学习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时,教师对学生设置问题,如: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海底有哪些矿物?(煤、铁、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稀有”是什么意思?(很少有的;极少见的。)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板书:矿物、蕴藏丰富)从哪里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从哪几句话中可以知道海底有声音?海底都有怎样的声音?教师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学生阅读完毕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分别让两个小队各个回答自己小队的任务,每个小队回答完毕后,教师将正确的答案为学生呈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在阅读中疏漏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将第二至第六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说,并分小组交流后说出:课文哪些地方说明了海底景色奇异,哪些地方说明了海底物产丰富?让两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课文的阅读后去寻找答案。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实行角色的转换,在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结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能帮助学生快速的提升与进步,对于学生今后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的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对于强化课堂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官小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56-57.
[2]李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管窥[J].学周刊,2017(1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