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课前导入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杨红琴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杨红琴
        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龙门小学 贵州省 铜仁市 55430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高效课堂可以从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两个维度来考量,当教学过程中用时较少而讲授得知识较多时谓之课堂效率高;当讲授的知识能够被学生充分吸收并加以运用谓之课堂质量高。这两方面的提高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因此教师应综合利用多种方式,当从课前导入环节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课前导入;小学数学;问题式;多媒体;创设情景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与高效课堂的构建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当把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作为工作重点。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也是如此,精彩的课前导入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课间浮躁喧嚣的情形中迅速投入到学习状态,还可以引起学生对当堂课所讲内容的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在于教师的互相配合中,使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实现双提高。
        一、问题式导入,引起学生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面对未知问题时,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去追寻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并充分利用,在课程开始之前使用问题式导入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先声夺人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这种疑问去思考,当经过教师讲解或者自己探索获得正确答案时候,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也会有更为强烈的获得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不进位加”时,主要为学生讲解在计算100以内加法时,竖式中十位数部分和个位数部分各自对齐相加在10以内,不用向前进一位的情况。学生初次接触较高位的加法,我先向其提出疑问:“假如一个班级有35名学生,有2名教师带领他们去春游,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呢?是如何计算的呢?”学生被这个问题问住了,若有所思。在课堂讲解时,我为学生答疑解惑,详细的说明了教师加学生涉及到的100以内加法的原则和计算方法。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颇高,在思考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很快。
        二、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模式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让传统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不仅可以有效的将知识点与图文信息相结合,还可以借由视频、音频从最大程度上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提前将试题提前编辑到课件上,在课上进行当堂训练,让学生第一时间将所学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加深印象。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前导入,将与教材的知识点梳理归纳,构架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讲解乘法口诀的相关应用,主要涉及因数为个位数的乘法练习。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讲解,在课前导入环节,我将“99乘法表”的儿歌通过视频的方式在课堂播放,学生当即被悦耳的儿歌所吸引,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而后将1~9的乘法口诀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此有基本的了解,对于“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这种偏理论性的语句,我要求学生加强记忆,掌握知识点的使用方法。
        三、创设情景,增强学生代入感
        数学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拥有许多与可以创设的情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培养数学意识与提高思维发散能力的奠基时期,创设情景的课前导入环节可以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感受到亲切感,在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实际生活与教材中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的代入感,在学生精神保持高度集中的同时,减小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主要介绍生活中不同事物所呈现的不同类型的角。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带角的东西,我采用了创设情景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如我将一把折扇带到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折扇的打开过程中扇面的变化与扇把角度的变化。折扇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也比较了解,因此较为容易接受与理解。除此之外,还有教室内带指针的钟表、旗杆上的国旗、操场的双杠等等,都有角的身影,我将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告诉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生活中的角,并且判断角的类型,增强对课上学到的对角的初步认识,促进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建设。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要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导入环节、课上授课环节、当堂训练环节、课后复习巩固环节等,教师都应当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教学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教师一道,为构建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燕.“开头”中的智慧——说说小学数学课导入的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4(14)
        [2]罗艳丽.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J].新课程(教师),201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