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华
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小学 213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与转变,教师的主导者地位也转变为了辅导者和引导者,致使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少教精学、精益求精的理念成为了众多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方向,同时也是教师最为迫切达成的目标,这种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极为显著的提升效果。基于此,本文就以少教精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进行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少教精学;主动;课堂;小学数学教育
在以往的传统数学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大多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灌输式讲解以及督促学生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显然难以发挥学生的个性以及主观性,甚至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错误性的认知以及习惯。因此,教育改革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少教精学有效的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自主性,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为主要方向,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小学数学课堂问题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阶段,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教师不难发现,普遍的学生都存在上课溜号、走神、不注意听讲、无法回答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不知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等学习状况。同时,这些学习状况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以及厌学心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只会造成严重的阻碍与影响。下面,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状况进行综合性总结。
(一)知识点不能灵活应用。
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性以及抽象性的教学科目,学生在进行相关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单独依靠死记硬背这种机械式学习方法显然是难以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部分学生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时,也普遍存在束手无策的状况。数学知识应用范围广泛,当同一类型的应用题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时,学生通常会感觉完全没有接触过,与教师课堂所讲内容出入较大,致使无法将其进行有效的解决。而这一现象,也就表明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不够完整。
(二)自学能力差。
在传统教学背景下,由于教师过于注重灌输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导致学生也一味的以机械式学习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了解,从而致使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过大,学生的自主性逐渐消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但凡遇到问题都会去找教师进行解决,而忽略了自主解决、自主思考的重要性,从而失去了独自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种长期被动式的学习状况下,学生往往会对自身的想法没有信心,只是以教师的讲述以及书本上的内容为标准,对于转换形式出现的数学问题,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解决。
(三)缺少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习惯性的依照教材内容以及以往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学生丝毫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缺乏自我分析、自我思考等数学能力,长期处于被动性学习地位,致使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慢慢形成了局限性,丝毫没有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可言,对于数学知识也只是以提高分数为目的进行学习,进而导致学生自身产生了学习效率逐渐下滑的趋势。
二、少教精学模式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教育阶段,致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欲望与渴望。
首先,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保持数学教学的新鲜感以及神秘感,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所存在的乐趣以及魅力,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喜好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数学例题,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勇于思考并乐于思考,以此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数学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综合特点,创设相应的数学例题:农民伯伯需要用拖拉机进行耕地,拖拉机第一天耕一块地的1/4,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耕这快地的1/12,那么请问这快地还剩下多少没有耕完?水果店运来了一批橘子,第一天卖出全部的1/3,第二天卖出全部的1/2,第三天卖出全部的1/6,这批橘子卖完了么?一条公路,已经修了7/15千米,剩下的比已经修了的多2/5千米,请问这条公路有多长呢?刘星身高7/5米,比夏雨高1/5米,夏雨比小雪矮2/5米,请问小雪有多高?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运用契合学生已有生活经历所创设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解题能力。
(二)精学少教降低学生的厌学心理。
在小学阶段,注意力差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状况,而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相对较为枯燥,尤其是在进行复杂的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形成厌学心理以及抵触心理,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溜号等不良现象,可谓是频繁出现。因此,数学教学的形式,就不应只注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就拿学生课后作业来说,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就可以渗透少教精学的理念,多让学生去接触新鲜事物以及学生自身感兴趣的东西,每次作业安排10道题目左右,将作业的难度由浅入深逐步加大,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加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并通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更加愿意、更加乐于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普遍的学生都拥有活泼好玩、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的年龄特点,致使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进行全面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可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大难点,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马虎的现象,由于审题、读题的不专注,导致问题结果出错,并且也时常会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所引导,常常会进行东张西望,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者作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去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带领学生一字一句的读出问题,然后再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自然的认知到了问题中的不同数量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此外,为了实现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应注重保留学生的天性,要把控好学生的解题数量,数学问题的练习不应过多,要达成问题少练习精的教学目标,运用最少的问题,获得最大的提升效果,这样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课时,在数学问题的创设环节,教师就可以提出两道乘法题以及两道除法题,将除法和乘法的重点、难点都融入到这四道问题之中,运用最少的问题来达到最高的效果,如乘法,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应用问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从小红家到小明家一共行驶了2.4小时,请问从小红家到小明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小明和妈妈一起坐车出去买菜,到目的地的路程是9千米,3千米以内8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1.5元,那么小明与妈妈下车时应付多少元?运用契合学生生活经历的问题,来突出乘法的重点以及应用价值,以此来实现学生灵活掌握乘法这项计算方法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想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就需要注重将少教精学的理念贯穿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进行最为全面的数学教育,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基础,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进而以此来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雪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20).655.
[2]刘璇.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以青岛市四方区人民路第一小学教学改革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