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机
广东省东源中学 517500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在我国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化,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教师开展高质量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拓展学生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深化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数学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坚持采用“理论知识灌输+重点板书”的数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数学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策略,以期提升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为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是学生养成各项数学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开展高质量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一步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工作,实现新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很多任课教师存在着“舍本逐末”的教育思路,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卷面成绩发展为唯一教学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同时通过大量的数学试题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忽略了学生在阶段性的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发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厌倦数学课程,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由此可见,创新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生本化高效数学课堂是极为重要的。
一、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教学问题梳理
(一)教师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认知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中,很多课程教师主要将教学重点集中于数学知识的传授技巧上,这种情况导致很多教师在新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直接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理论概念的灌输,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比如在“集合和函数”这节课程很多教师会直接按照教材的“集合与函数的定义”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我们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背后的深度分析,可以看出很多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集合”“函数”等基础数学理论和相关概念已经烂熟于心,所以在课程中自然而然地认定这种概念性知识本身就没有什么分值,没必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解释,这种情况导致教师急于向学生传授“集合及函数的特点”“集合与函数的应用”等重点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基础不捣鼓,学习起来有困难。
(二)学生课程知识学习方法不够合理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是将自身的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方法上,而是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生不去做具体的抽象思维理解,进而探究具有普遍性规律的数学解题方法,而是直接模仿数学例题进行类似问题的解决,导致数学课程解题模式的固化。这种情况导致虽然很多学生解固定类型的数学题目比较拿手,但是在新课程的相关规定下,多元化的考试内容设计导致考试题目的类型不断变化,学生对诸如混合型函数题目和函数变形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降低了课程学习质量。
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结合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内容,寻求这些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以生活为框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案例进行有效融合,使高中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理解。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质量不高的原因在于自身兴趣不足,如果我们能够凭借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笔者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例,在指导学生学习“排列组合”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对逻辑性排列组合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程中我为学生构建了“短信拜年”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出了“如果我们班内的30位学生在节日期间互发问候短信,那么总共有多少条短信呢?”这样生活化教学问题。此外,结合最近学校组织学生拍毕业照的实际情况,在课程中向学生提问“如果这届高三有50名学生,这些学生在毕业聚会的时候相互握手,那每两人一次,那么每个学生要握多少次手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实际的生活案例引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这节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理解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课程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优化数学课程内容,成为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所要重点开展的教育活动。与传统的数学课程“听授”模式相比,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数学教学能够凭借视听化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动态演示的方式使得抽象化的数学理论知识更为直观,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理解,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以笔者关于《圆锥曲线与方程》这节课程的教学活动为例,在这节课程中我并没有直接为学生灌输《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理论知识,而是首先应用多媒体技术开为学生展示了一个装有半杯水的圆柱形水杯,然后动过3Dmax的演示,为学生展示水面的形状以及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应的方程关系,然后将水杯进行倾斜,要求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以及随着这种变化而产生的方程变化。通过这种多媒体演示平面截图的方式,让学生对“圆锥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直观的理解,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三)结合课堂活动深化学生应用
课堂训练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差异,认真研究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通过在课堂上设计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课堂习题训练,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职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我在开展《数列》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设计了这样的习题:“设数列{an}的公式为an=13n,求数列的前五项”,那么学生在面对这种较为简单的数学习题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自信心,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数学习题的难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主动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核心素养。而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设计了这样的例题:“判断16和45是否为数列{3n+1}中的项,如果是,请指出是第几项。”并不断为学生加深题目难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在现行高中课程教育体系中,数学课程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高质量的数学课程既能够丰富、拓展高中生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特点,“理论灌输+题海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针对这种问题,我们要从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和知识传递方式三方面进行改变,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趣味性的课堂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结合将课程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增强学生理解,从而实现课程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彩霞.高中数学开展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03.
[2]宋玉忠.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科技风,2020(07):68.
[3]张术军.立足课堂,提升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20(0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