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齐东钱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齐东钱
         桐城市城郊第二中心小学 安徽安庆 2314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不再以单一地传授知识为主,而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科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个学科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对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思维意识;应用意识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学生初步建立数学观念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也逐步形成。鉴于此,教师应转变“注入式”的教学思想,并将这一教学思想转化为以“启发式”为主,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建立有机衔接,另一方面,还能够给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场,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除此之外,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也能够为他们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保障,以此提高他们自身的数学认知水平。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从事某一行为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心理品质。尤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超市情境调查图,这就使得学生马上融入到超市的环境中。紧接着,笔者再次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两张超市记录单,并鼓励学生观察这些数字有何特点。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后,笔者将小数点标红,以此揭示“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主题,并展开后续的教学活动。可见,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还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帮助学生将这种无意注意转化为了有意注意,进而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课堂问题,唤醒思维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唤醒学生思维意识的重要驱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上升期,鉴于此,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感受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给学生发挥能动性的空间,以此启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发展。


        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为了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小数的有关知识,并提出提问,即:小数有哪几部分?分别是什么?小数点左边第一位、第二位是什么数位?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出“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主题。此外,在新知的讲解中,笔者还将问题贯穿于其中,如:请列式解决“6.45+4.29”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结合原有认知来初步认识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过程,并对其算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可见,通过课堂问题的设置,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唤醒了学生的思维,还完善了他们的认知体系。
        三、引入生活实例,塑造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拉近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以生活实例为研究对象,使他们不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其应用意识。此外,生活实例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中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以此使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趣味化。
        例如:在“位置和方向(一)”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生活情境以及生活经验熟练地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笔者首先提出问题,即:同学们观察过太阳吗?有的学生提出“太阳是圆的”,而有的学生提出“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太阳东升西落”的视频,以此揭示教学主题。在此之后,笔者以学校的鸟瞰图为主展开新课教学。由于这一场景是学生所熟悉的,之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便能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其中。此外,当学生再次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时,便能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准确地辨别出方向。可见,引入生活实例既能够推动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发展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并以此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一来,既能够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还能够给学生更多认知、情感等不同方面的体验。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课堂问题的设置以及生活实例的不断引入,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军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6(12).
        [2]蒋光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考试周刊,2017(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