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德文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化乡小学65340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下面,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提出解决方式,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自行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以此来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求学经历的初期,经过数学的学习后,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能较好的掌握数学自主学习方法。但是,在目前,应试理念的影响依旧广泛,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会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重复性记忆。学生没有机会培养自己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降低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课堂效率低下、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情,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发展打造基础。
一、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的原因
(一)缺乏自主学习的指导
大部分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而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缺少教师具体方法的引导。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是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即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具体的学习方法,依然会不知所措。如果没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缺少自主学习的动机
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发展出对学习的兴趣后,学生才会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记忆知识,积极思考。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依然存在对数学的不喜欢、学习机动性不足的情况。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会直接教授学生对应的数学知识,教学方式也过于单一,没有注重学生的兴趣点;另一方面,在应试理念的背景下,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会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重复性记忆。而这样的记忆方式,学生不仅不能有效掌握数学本质,还会让学生产生枯燥的学习感受,对知识的记忆也不牢固。这些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兴趣。
(三)缺少自主学习的评价
在自主学习中,学习结果、反思和评价也是自主学习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当学生完成课堂学习或者考试之后,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检查和反思,思考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在做完题目后,并没有按照教师给出的方式进行检查和反思,而是心不在焉。而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没有思考自己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方式
(一)设计微课预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预习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起始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效的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前预习不仅能促进开展高效课堂,还能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而微课的资源丰富、画面生动、时间短等优势,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快速记忆和掌握。对于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指导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微课,为学生设计可操作的预习内容,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本节课所讲内容,还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掌握的,哪些知识需要重点记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自主学习能力打造基础。
例如,以学习“负数”这部分数学内容的预习为例。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先从互联网中搜集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然后,将一些预习的题目设计到微课当中,以便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有方向、有目的的预习。之后,将微课教学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充分掌握本节课所讲的教学知识点。这个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微课教学中发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可以询问家长、或者同学。如果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及时做好总结和记录,将这个问题预留到课堂教学中解决。将微课运用到课前预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微课的学习下,学生能够体验新知识,还能比较新旧知识点的不同之处,能让学生有效的了解数学知识点,这为课上教学打造了基础,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趣味情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通过为了学生创设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兴趣、积极思考、记忆知识的一种生动的学习方式。小学生的年级小、心理认知不完善等原因,不能很快的从上一堂课中走出来,也就会出现上课了,但是学生的心思不在这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情,结合情境和知识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的数学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贴合学生的生活,学生也愿意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很多内容是来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和事物。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以学习“圆”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些动态教学视频,并讲解其中的数学知识点。或者,教师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先将准备好的彩纸和剪刀等教学用具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道具,能不能剪成圆形状呢?”学生看到图片和实物后,都想剪出这个图形,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直观体验到数学知识,学生兴趣得到了发展,学习劲头也足了,学习动机提升后,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升高。
(三)运用有效评价,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才能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喜悦,也会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让自己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实现自信感的提升。因此,要及时调控学生学习的结果。
例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有效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当学生发现新的知识后,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鼓励学生,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能自己发现问题,并总结知识了,真厉害!”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或者,教师可以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如,竖大拇指、拥抱等,运用有效的评价,通过调控学习结果来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再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样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从而不断提醒自己,完善自己。当评价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学习总结,可以总结自己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学习感悟、也可以是关于试卷的心得体会。只有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树立自信心,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自主学习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机教学思想,了解学生的实情,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微课预习、创设趣味情境以及运用有效评价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兴趣得到有效发展。这样学生才愿意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小童.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性[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4):191一192.
[2]孙菲菲.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王苏妹.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10(1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