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多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大桥镇丰州小学 530408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追求有效课堂是广大教师追求的共识,实施有效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尚不能领会和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真谛,不能很好地运用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成效自然甚微。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作以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受应试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仍以“一言堂”的形式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切实发挥,由此导致的后果便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教学有效性低下。为缓解并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坚持新课程理念,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合作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等,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和主人,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一、注重兴趣激发,创设适切教学情境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分神的现象。只有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创设合理、适切的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当学生置身于生动的且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定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之初,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是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有意义的时刻,比如北京奥运会是哪年哪月哪日举行的?”在学生回答完毕,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奥运会的有关照片,同时播放了音乐《六一国际儿童节歌》,并继续说道:“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为我们国家感到自豪的时刻。”接着,我继续出示了植树节的图片,并让学生说出植树节的时间及植树的意义。在这之后,我出示了年历,并相机引入了课题:“同学们,你们想从年历中知道里面的秘密吗?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究年、月、日。”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初步感受了新知,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了铺垫。
二、发挥主体作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发展,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推导过程,以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二)”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利用课件播放了动画情景:在池塘边,有低飞的蜻蜓、美丽的蝴蝶、繁茂的大树……基于此,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其中的物体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在学生自由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说的没错,蜻蜓、蝴蝶、大树都是对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那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呢?”学生答道:“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接着,我继续问道:“用眼睛观察会不会有偏差呢?你能想办法验证吗?”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有关学具动手操作,想办法对其轴对称性进行验证。如此,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创新教学视角,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通过形、声、色的变化,具体、直观、形象地展现学习材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亦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抽象的概念或图形以一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来创新数学教学视角,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在直观感和立体感等方面的局限性。
以“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建立起1°角的表象,在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了1°角有多大之后,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现了一个被平均分成360份的圆,并对学生说道:“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又有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其次,为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我运用信息技术出示了两个角,让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我运用信息技术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重合,将静态的问题转化为动态,这样便轻松化解了传统教学中很难讲解的角的大小的问题,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四、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但由于学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学习能力、学科基础、对新知的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无差别”教学模式难以兼顾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还会加重两极分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到应有的知识和快乐。
在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其划分为了低、中、高三个层次,并分别为其制定了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低层次学生,我要求他们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针对中层次学生,我要求他们能通过量、剪、拼、摆、分割等操作学具活动,探索发现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针对高层次学生,我要求他们既能自主推导“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还应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结论解决相关问题。如此,通过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既理清了上课的思路,又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五、关注学生情感,运用多元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的评价观念由于过分强调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常用终结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素养培养,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树立全新的评价观,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习是一种过程,不应单看结果。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意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来具体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其中,课堂观察、活动报告、课后访谈、课外实践等都是具有典型性的新型评价方式。以“课堂观察”为例,指的是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倾听、积极参与、敢于质疑;是否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是否能够运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是否具有满足、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等等,并用简明的评定性语言叙述评定的结果。通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而言之,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始终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尽早走出应试教育的樊篱,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优势,以便从根本上克服以往数学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冬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7(06):232.
[2]杨树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讨论[J].赤子(上中旬),2016(24):194.
[3]周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创新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