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在高中物理预习中的指导方法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蓝云
[导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师为本”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蓝云
        广西那坡县那坡中学  广西 那坡 533900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师为本”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弱,不利于其持续发展。现代教育的目标不只是知识上的学习,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铺垫。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可利用导学案的方法,对学生的预习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对导学案在高中物理预习中的指导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预习;指导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中心,高中物理教师要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方法,根据这一要求来创新教学的方法与手段。高中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许多学生由于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不足,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力,导致预习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活动,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导学案的方式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预习中的困难,确保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一、基于学生情况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与教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教案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而编写的,并且主要由教师来实施。而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导学案的内容,确保导学案符合他们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能够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根据当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设立合理的目标和任务。同时,高中物理教师不应采用统一化的导学案,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上有所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设计层次性、区别化的导学案内容。
        例如在教学“平抛运动”的时候,教师要先对教材中的本章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和系统理解,了解本章中的重难点知识,分析其中比较频繁的考点,紧紧围绕这些内容来设计导学案,以提高预习指导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在导学案中设置不同难度的预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布置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预习任务,如让学生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预习任务的难度不宜过高,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如让学生掌握抛体运动的定义,了解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的概念等。


        二、立足教学需求运用导学案
        导学案主要的作用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形成初步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合理地运用导学案。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预习,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解学习的难度较大,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在预习时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系统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也难以很好地跟上教学进度。对此,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出发,设计导学案,比如将教学课件提前发送给学生,课件中整理了本课的重点内容,梳理了知识脉络,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相关知识,也能够让预习和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利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将提前2-3天,将导学案发送给学生,以防学生时间不足,导致预习效果受限。同时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知识,避免学生盲目、低效的预习,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比如可以让两名学生利用两个弹簧秤进行互拉,以此来深化学生的预习效果,加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根据考核标准评价导学案
        在导学案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随意化、模板化的现象,导致预习指导的效果受到了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是完善导学案的重要依据,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和运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勤于反思,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检验导学案的科学性,并通过与其他教师探讨,或者了解学生对导学案的看法,来深入分析导学案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导学案设计与运用能力,提高预习指导的效果。例如在预习指导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学案的结尾布置一些习题,通过对学生错误的分析,分析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作出改进弥补的措施。
        四、结语
        总而言之,预习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导学案的运用,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预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导学案成为学生预习道路上的指明灯,帮助他们克服预习中的困难,树立起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杨燕燕.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7,(12):114.
        [2]王彩霞,王晓霞.物理教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设计[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2):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