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胡勇
[导读] 从实际情况来看,任务驱动模式作为新课改下衍生出的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模
        胡勇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下符桥镇中心学校237221
        摘要:从实际情况来看,任务驱动模式作为新课改下衍生出的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其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尤其是在数学学科中,任务驱动模式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更是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将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谈一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以及任务驱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任务驱动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顾名思义,任务驱动主要就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育人要求,设计一些可行性的学习任务,并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完成相关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从任务驱动模式的基本内涵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和参与。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既吸收了其他教学策略的优势,又体现出了新课标的育人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任务驱动模式的具体内涵与要求,并根据其指导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一来,有利于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逐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审视长期以来的教学活动,可以发现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比如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导致教学流程缺乏趣味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
        第二,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缺乏准确的认识,而这种问题又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视了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二是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育理念滞后,导致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过于僵化。同时,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第四,割裂了数学课程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使得学生无法及时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所以导致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迟迟无法提高。因此,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思考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二、任务驱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设疑引思,激发学习热情
        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学习动机的强弱会对学习质量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思考任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产生初步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提供良好的契机。
        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例,在这一节的教学中,主要讲解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没有按照常规方法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而是结合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场景设计了趣味性的思考任务。我对学生说:“在每周一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那就是在国歌播放完毕的同时,不能同步将国旗升到杆顶,那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简单思考之后,有学生回答:“国歌的标准时长是46秒,旗杆的高度是固定的,只要知道旗杆的高度,就可以计算出升旗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只需要按照这个速度勤加练习即可”。我说:“这个思路是正确的,那么应该怎样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呢?”然后,学生针对这一任务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最终,通过这种趣味性的任务,使学生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愿,并且初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注重分层,启发自主探究
        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初中生正处于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会逐渐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一化的学习任务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对学生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这样一来,可以使学习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而帮助大部分学生均取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利用问题的形式设计学习任务,并且会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分层,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引导。以《二次函数》为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了基础的知识概念之后,我设计了一些相关的训练任务。同时,考虑到学生存在的差异,我将训练任务分为了基础训练与拓展训练。具体来讲,基础训练主要涉及到一些基础概念及其简单变形。如:y=(m+2)xm2+3m+4式一个二次函数,那么m值是多少呢?而拓展任务则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如:一个长方形的宽为3cm,长为4cm,如果将长和宽均延长xcm,此时增加的面积是ycm2,那么:(1)y和x之间的关系式应该怎样列?(2)当边长增加的长度是多少时,可以使面积增加8cm2?对于这些任务,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水平加以选择。最终,通过分层训练的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均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3.优化评价,完善学习流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正如前文所述,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一些教师的追求的育人目标比较片面,尤其是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种表现在教学评价环节是尤为明显的。因此,在任务驱动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这样一来,可以使评价内容着眼于学习活动全过程,从而为学习活动的调整指明正确的方向。
        通常来讲,在组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活动时,我主要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确立多元化评价主体。我会将学生确立为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并让学生尝试对教学活动组织过程进行评价;第二,明确多元化评价指标。除了学生的学习结果之外,我会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养成、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第三,使用多元化评价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我会综合使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最终,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4.组织实践,深化知识感悟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学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而数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学科,自然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以此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进一步强化实际的教学效果。
        同样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例,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后,我结合相关知识布置了一些实践练习任务。在这次任务中,学生需要在生活中选择一种不易直接测量高度的物体,然后通过实地观察与测量的方式进行动手操作。同时,我要求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了记录。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加灵活的掌握,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指导策略。为此,教师应该熟练掌握任务驱动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并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从而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逯艳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应用[J].读与写,2017,14(34):154.
        [2]高乃贵.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11):17.
        [3]龙运植.任务驱动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组织方略探讨[J].速读(下旬),2017,(10):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