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王利华 张云强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 610041
摘要: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以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通过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小学生通过劳动实践体验,增养主体意识,提高自主能力,提升整体素质。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良问题,如认识不到位、学科被弱化,孩子劳动意识淡漠,缺乏具体方法的指导等等,没有发挥出教育活动的真实意义,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良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人员,对此要进行深入的思考,积极找寻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从而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框架;劳动课程;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我知道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孩子,对于唯读书论的孩子,对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缺失了应有的劳动技能,淡漠了劳动意识。然而劳动对孩子的成长,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年级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劳动课程。
一、课程前:
(一)准备工作
1.转变观念
做任何事情先从思想认识开始。很多孩子面对劳动都有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想法,没有更多的去思考劳动背后的含义。只有孩子们真正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才能更有责任心、才能开动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的把清洁卫生做好。
为了让孩子们对劳动有更多、更深刻的认识。我们首先与语文、美术学科结合,孩子们回家先查有关劳动的资料(诗词、成语、故事、劳动小技巧),然后再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或召开主题班队会等方式,进一步明白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孩子们在收集、交流的过程中就把被动的教育变为了自我教育、相互教育,这样收效会更大。只有孩子们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完成,变被动为主动。我们收集整理后,发现有几篇文章很典型,其中一篇美国记者写的文章最令人震撼,文章中记录了他在日本一个万人足球场观看足球比赛的经历,偌大一个万人足球场比赛结束后,场馆内居然不见一片垃圾。赛后,这位记者感慨的说:“日本民族是一个可怕的民族。”
日本中小学有一项规定,每天都要求学生打扫厕所,一律不雇用打扫厕所的工友。他们有一个口号:把厕所打扫得比厨房还干净。一位教授说:“在日本,让学生打扫厕所,这是我们多年来所坚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沈从文先生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谈到“文革”时被罚去扫厕所,很是得意地说:“我打扫的厕所在当时是全北京最干净的。”——不轻视、不忽略自己手中“卑贱”的工作,而是竭尽全力、认认真真地把它干好,干成一流!
当然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他们认识到小小的清洁卫生居然可以折射一个人的素质,乃至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文明,孩子们明白了从小养成爱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他们更明确了,社会的进步,既需要志存高远,又要着眼现实,不怕脏和累,脚踏实地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
2.发现问题
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又带着孩子们客观分析班级以往在清洁卫生
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梳理出了以下问题:安排不够合理;班干部监督不到位;做清洁的同学做事不踏实,拈轻怕重;安排不够科学;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找到问题,我们就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3.环境渲染
通过教室内外环境的布置对孩子们进行的熏陶,一个个小故事,一幅幅劳动的画面,让他们时时都能感受到劳动的氛围,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定时定岗
经过师生讨论决定,每天午扫的时间为10分钟,晚扫平时是20分钟,
大扫除是30分钟。因高段孩子都会在放学后不同时段参加各种兴趣班的学习,所以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扫除的任务,我们采取了自我组建劳动小组(6人)的方式。自己先确定做清洁的时间,然后小组里再商量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工作时间、岗位固定,孩子们就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来熟悉、做好自己所负责的领域。
家长也能从清洁卫生表上明晰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做清洁的时间,也方便他们接孩子。
(三)方法指导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指导,比如扫地的程序,从前往后扫,包括拿拖把的姿势,拖地时拖把的角度,我们经过试验对比发现45度角最省力、最快捷。再比如洗拖布、拖地的悬挂等方法。开学初,我们还分类别拍摄了劳动的视频,由各班清洁委员组织,培训孩子们劳动的方法和技巧,
(四)制度保障
有了这一切,制度的建立就水到渠成了。俗话说制度保障为先行。我们参
照学校的规定,化繁为简,概括为三齐——桌椅摆放整齐,拖布悬挂整齐,卫生角用具摆放整齐。三好——门窗关好,电灯关好,电源总开关关好。三无——地面无杂质,无油污,垃圾桶内干净无垃圾。四净——地面干净,垃圾桶干净,黑板干净,讲台干净。大扫除要求:窗台、风扇开关、门干净,每张课桌干净(每个同学自行负责)以上各点全部达到为优,1——2项未达到为良,自我锻炼一次。3——5项未达到为中,自我锻炼一周。简练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扫除时要做什么,怎样才能算到位。有了明确的检验标准,有了明确的分工,这样的效率特别高。
二、课程中
1.保证时间、空间。以午扫为例,大家都知道午扫的时间特别短,很多时候你都会发现午餐铃已经结束了,还有部分孩子仍教室里吃饭,午扫的同学很难彻底打扫,只能草草了事。那我们就从午餐管理开始,增加一个分菜的同学,加快分菜的速度,以确保午餐下课铃响时全班同学都能结束午餐。午餐结束铃响后,所有非清洁的同学全班离开教室,并自觉将椅子靠到课桌下,以保证午扫的同学专心彻底地扫除。中途闲杂人等不能进入教室,凡违规者都将清洁教室一次。排除干扰,还给孩子一片简单的清扫天地。
2.限定时间,提高效率。时间是硬性规定,一票否决,只要没在规定的时间打扫完都为不合格,都需要第二天重扫,这样就避免了没有老师在,学生贪玩不认真的情况发生。
三、课程后——评价落实
开学初,我们在五年级四个班里各选了两名认真、负责的同学做为年级的清洁评价员。他们专门负责每天下午放学后的清洁卫生检查,并对当天的清洁卫生做及时的反馈评价,每周五还会利用班干部总结会对本周的劳动进行讲评和小结。然后每月再评选出环保小卫士,以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全班。这些是我们年级的一些尝试,但教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校相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从而促进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扩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更好地保证小学生健康全 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翠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 [J].新课程·上旬 , 2016-01-08 .
(2)刘清利. 学生思想认识转化认识初探[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06-05.
(3)陈一鸣 .热爱劳动,涵养美德[J] .神州,20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