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盼盼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 443000
摘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原有的课堂问题生成模式有诸多弊端。优化课堂问题设计,需要在分析原有设计弊端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围绕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兴趣,加上教师适当点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加课堂的深度,引领出课堂中思想碰撞的高潮,从而创造出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一节课。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课堂;问题设计;课堂优化
健康课堂的教学基本流程分为五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互学、展示质疑、点拨拓展、归纳巩固。展示质疑是整个健康课堂的最出彩的地方。教师要想学生做出引人入胜的展示,就要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学生要先学会发现、研究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展示,而想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首先要提高教师对问题的把握和设计的能力。有效地设计课堂提问,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引领出课堂中思想碰撞的高潮。如何才能有效地设计课堂提问呢?首先,必须要分析出现有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我们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补救。
一、生物课堂中的现有问题
1、问题是预设好的
在目前的生物课堂上,有许多问题都是教师在备课时提前预设好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情,只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而设定的,这都是实际意义不大的问题。并且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出的不是教师准备好的答案,教师就会不厌其烦地利用各种方法诱导学生回答出“标准答案”。
2、问题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课堂上的问题大多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完成教学流程,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学生对于问题的关注度及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目前的生物课堂上,问题大多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学生提问机会较少,这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力,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3、问题质量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生物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抛出大量的问题,课堂气氛虽然被调动了,但是占用了不少的课堂时间,而且深入分析会发现有些问题的质量不高,没有思考的价值。比如说有些教师上课时会纠结科学史的解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解读科学史是必须的,但也要是适量的。
二、优化课堂问题的建议
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课堂引入时,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情,并结合当代学生的兴趣点,创造出学生自发思考、自发提问的教学情境,在教学的起始点,就能促使学生自发地去研究问题。比如在引入时,教师可以给出“荧光鼠被引入动物园大受欢迎”的视频,学生看到视频,立马眼前一亮,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荧光鼠会发出绿色荧光呢?学生很容易知道这是加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结果,从而引出本节内容的中心知识点——基因是什么。
2、适当的教师点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生物是一门培养人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也要注意引领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的思路有了困难或者双方发生争执时,教师就应当及时出现,适当的点拨。
比如,在“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节的开始,学生们知道了生物性状可有基因控制,但不知道基因是什么,也不知道将基因与什么物质作对比,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复制前后的染色体图、果蝇染色体上基因的相对位置图。学生看到这两张图十分熟悉,会十分感兴趣。接着老师抛出问题:DNA与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基因与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就会回答: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并呈线性排列。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思考后提出新的问题:基因等同于DNA吗?
3、围绕教学重难点,巧妙设计问题
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所以,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着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进行突破。
比如,第一小组展示结束后,可以设计如下的2个问题串,问题串1:通过资料一和资料三的分析,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目与基因数目相同吗?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同吗?如果不同,那又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资料三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剩下98%的碱基构成了什么物质?学生通过问题串的回答,可以很快的得出结论:基因是DNA片段,基因和基因间区构成DNA分子。问题串2:通过资料二和资料四的分析,什么样的DNA片段可以称做基因?什么叫做遗产效应?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可以很快的得出结论: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被称做基因,比如白化病、动植物的荧光现象、肤色、发色等,即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产效应是遗传物质复制、传递和表达性状的过程。
4、在趣味应用中感悟和提高
学生获得新知识后,应及时设计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生物科学的价值和魅力,领略生物科学发展的规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比如,讲解完“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后,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设计以下问题:现在警察破案除了使用指纹技术之外,还可以使用DNA指纹技术,为什么DNA指纹技术可以用来确认罪犯?DNA指纹技术还可以在哪些领域应用?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小结,需要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归纳的过程,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每个人的DNA分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DNA指纹技术可以用来确认罪犯,DNA指纹技术还可以在亲子鉴定、死者遗骸鉴定等领域应用。为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还可以就亲子鉴定方面提出问题,请学生寻找小孩真正的生物学父亲,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记忆、应用本节课关键内容。
5、问题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健康课堂相比较原来的课堂而言,一大亮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开放性。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设疑:本章我们主要学习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等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直接用语言来描述,有的使用流程图法来解答,有的使用数学集合法来解答等等,开放性的问题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优质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高效健康这一最终目标。健康课堂中,师生的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教学意识,留下教学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便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将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实现更高意义上的健康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婷婷,生物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生物教学设计,2008,(5):72。
2、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基础教育研究,2006,(9):17。
3、盛宏桂,浅谈生物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