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晶
哈尔滨市闽江小学 150090
摘要: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使得高品质课堂的创建,成为教师关注的要点。对此,在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中,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计,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安排,以便在调整传统教学方案中,建立完善的语文课程教育体系,助力高品质语文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目标;问题;游戏;合作;小学语文
在传统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味地为学生灌输知识,使得学生占据课堂上的被动地位,很难实现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在这一背景下,要想打造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引领语文课堂走出低效化的藩篱,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调整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方式,以便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引导学生以主体地位完成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分析,从而体会语文课程的魅力和内在意蕴。
一、细化目标设计,引领整节课堂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归宿,在教学目标中不仅体现了课堂上的主要教学内容,也体现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当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中,能够更好地推动高品质课堂的生成。对此,在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重视教学目标的存在价值,主动地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以及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精细化设计,从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精准安排,以便在落实教学目标中,真正地提高整节课的教学品质,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教师可以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使得学生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等,围绕上述内容,以及课标的要求,教师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五壮士跳崖的动作和神态,使得学生基于语言和动作的分析,体会五壮士的伟大情怀;2.过程和方法:组织学生以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方式,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强化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赞叹五壮士的英勇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随后,教师以上述内容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安排,以便在逐步落实上述目标中,真正地提高《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效果。
可以看出,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有效安排,能够引领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以便在逐一实现教学目标要求中,真正地打造高品质的语文课堂。
二、问题步步引导,深入解构文本
问题在高年级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常见了,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利用问题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建构效果,以便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质量,从而及时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让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而随着课改进程的加快,问题也被赋予了新的身份,成为启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索。所以,在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中,教师也要根据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相应的问题,并选定合适的时机为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以便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中,逐步深入文本之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谜》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贯穿课堂的始终,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先为学生提出“在地球之外,是否还有生命的存在呢?”的问题,使得学生基于好奇心,跟随教师的脚步走进本篇文章之中。在学生阅读本篇文章时,教师也要为学生设计“作者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述了哪些内容呢?”“本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呢?”“在文章中的结论是什么呢?”等问题,以便学生基于这些问题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在解答这些问题中,真正地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在课堂的最后,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的问题,促使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以便在总结中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
显而易见,教师利用问题开启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始终沿着问题的脚步深入语文课堂之中,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深入解构文本,提升学习语文课程的品质。
三、引入趣味游戏,调动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形成某种学习行为的支撑,在为学生介绍语文知识时,教师可以发现,当学生对某些内容感兴趣时,学生也会主动地耗费自身的心神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所以,在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中,教师也应当根据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角色扮演等趣味化的游戏活动,使得学生在玩乐的同时,也可以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分析,从而调动建构语文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将相和》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扮演角色中真正地与文本融为一体。具体来说,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通读,让学生了解文章中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并理清文章中主要包含几个人物角色。之后,教师为学生安排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的分配,以便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扮演的机会。紧接着,学生根据自己分配到的角色,对人物的话语进行熟悉和模仿,并根据人物的心境创建一些动作和神态。随后,教师将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促使学生在重现将相和的故事情节中,真正地认识到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提升对本篇文章的理解效果。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为学生创建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地将学生放在课堂上的关键位置,使得学生在亲历故事情节中,真正地走入角色的内心,体会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和情感,以便增强对文章的理解效果。
四、创建合作平台,共享阅读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倡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期望学生在集中集体智慧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建构,深入理解文本中的内容。然而,在传统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合作活动,存在教师分组不合理等问题,使得合作活动的应用价值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所以,在现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地根据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素养等,采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为学生搭建相互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有效互换思维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效果。
例如,在《少年闰土》中,教师可以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学素养进行分析,指出哪些学生的文学素养较高,哪些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强。之后,教师以优势互补为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中的学生之间保持较大的差异。紧接着,教师根据文章中的内容,为学生设定“文章中是如何刻画闰土这一形象的呢?作者对闰土抱有怎样的情感呢?”的合作学习任务,并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的解读效果,对合作学习的任务产生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阐述给同伴,并聆听同伴的讲解,促使学生在碰撞思维中,完成对闰土形象的有效分析。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对合作交流的结果进行总结,使得学生可以进一步在合作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促进自身阅读素养的提升。
不难看出,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共享,让学生在交换彼此思绪的过程中,真正深入地走进文本之中,提高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质量。
总而言之,高品质语文课堂的构建,并非在三言两句间就可以落实的,而是一个不断实践和不断累积的过程。所以,在未来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中,教师应当继续创建新颖的教学手段,并应用在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以便在积累经验中打造完善教育体系,真正促进高品质语文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吕立尊.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05):18-19.
[2]陈宝庆.小学语文应当开展参与式教学[J].才智,2017(10):152.
[3]刘玉枝.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