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育理论方法提升班会课效果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王姨玉
[导读] 班会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具有实效性的主题班会课,
        王姨玉
        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   
        [摘 要]:班会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具有实效性的主题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化的重要形式和方法。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技巧来指导班会课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感悟中受到感染与震憾,实现心灵触动、内化提升自我,从而深化班会课的教育效果。这种心育班会课是实现心育与德育一体化的新尝试,是适应时代发展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手段。
        [关键词]:心育理论方法   班会课效果  心育班会课
        
一、主题班会课改革创新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班会课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如果能将心理健康活动课很好地与班会课结合,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成长的心理需要,运用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与手段,去设计符合班级需要、贴近学生实际、触动心灵、内化提升的主题班会课,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技巧来促进班会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提升主题班会课效果,这种结合的课程简称“心育班会课”。这探究是实现心育与德育一体化的新尝试,是适应时代发展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手段。
二、心育班会课设计的创新表现
        (一)将心育理念与方法来引领班会课的设计方向,这是心育班会课的核心要求。
        1.心育理论:
        心育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社会学习、人格发展、行为主义、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需要层次、道德认知、自我效能感、动机归因、期待价值、ABC情绪、多元认知、成就目标等等。
        2.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巧:
        心育班会课的设计所运用到的心理辅导方法与技巧,包括游戏辅导、测验调查、情境设计、团队合作、故事接力、演讲、经验分享、采访、展示、自我暴露、自我激励、积极暗示、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并尽可能营造专注、接纳、倾听、支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详细分析课程设计的背景,这是心育班会课的基本前提。
        根据学生当时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班级事件背景与班级建设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确立心育班会课的目的,才能让班会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学生心坎上。
        (三)班会教学目标实现“知、情、意”心育转变,这是心育班会特有的目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转变班会课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从原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变为以心理学的三个基本元素“认知、情感、意志”三个维度设计与评价,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实际。
        知(认知):学生通过心育班会课要了解的、要知道、要掌握的人际交往常识、人生哲理、心理规律、学习方法技巧、法律知识等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情绪、情感):学生在心育班会课的体验、感悟中,感受与培养健康的情绪、情感,激活、激发、激励学习生活上自我的内部动机、兴趣、信念、热情。
        意(意志品质):学生在心育班会课中,反思自我、突破自我,愿意用努力与汗水去追求更优秀的自己,拥有面对挫折困境的信心与毅力,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坚定自我的信念。
        (四)唤醒学生的内部动机,这是心育班会课的关键。


        心育班会课教学设计流程一般包括:热身导入、现状分析、自我反思、氛围鼓动、突破超越、班主任寄语、承诺行动、班级凝聚等环节来设计,具体还得根据班会设计实际需要而定。
三、心育班会课探究的效果表现
(一)心育班会课打开了班主任对班会课设计、组织和开展的新思路。
        心育班会课为班会课的设计注入新的理念与活力,大大提高了班会课的实效性;强化了班主任对班会课的作用功能、理论依据、方法策略等的基本认识,提高班主任对班会课的重视程度。在毫无预演的心育班会公开课中,班主任真正的感受到心育班会课的操作效果,深感心育班会课的魅力所在。承办公开课的班主任都用“意外”“惊喜”“震撼”来评价课堂效果。
        (二)心育班会课将心育、德育、智育、美育融入其中,营造了育人的幸福课堂,给予学生更大的启发与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育班会课从主题的思考、背景音乐的选用、课件背景图片的运用、班会内容素材的选择、环节的设置,都遵循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挑选大量活泼的、新颖的、正面的、阳光的、积极的、激励的、幸福的素材对学生实施正向引导。
        在用美妙的音乐、唯美的PPT课件、同学间的榜样力量、班级相册,营造安全的、美好的、激励的、愉悦的幸福情境中,心育班会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分享,实现心灵触动,激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激发学生向往真、善、美的内部动机,激励学生愿意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因为整个课堂除了触动、感动、激动、催人奋进外,上完课后学生是笑容满面、热情洋溢,对自己做一个好学生更是信心满满。在《学生心育班会评价表》中反馈是久久不能忘怀,仍是感动、激动、幸福。
        (三)心育班会课坚持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坚信能成为有用之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心育班会课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生理特点与需要出发,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关注、尊重、接纳、倾听、支持、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动态。不管这个孩子平时的表现是多么的糟糕,当一个孩子在心育班会课上坦露自己的心声与希望时,都能得到班主任与同学们的掌声、拥抱与鼓励。
        同时,心育班会课大大地挖掘学生的特长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班主任始终为幕后设计者,所有的活动组织与开展都由学生完成,从主持、活动设计、示范体验、组织形式、视频的拍摄、邀请嘉宾、班歌选择、班级相片素材收集,把课堂的自主权完全归还给学生,这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班主任教育效果完全不同。学生专注地投入一节班会课后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喜悦感。在《学生心育班会评价表》表示,与班主任传统的班会课相比,更喜欢这种由学生主持、有同学们共同完成的班会课。
(四)校内推广收到了显著效果。
        心育班会课研讨实验中,把此方法推广至整个学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前,《学生班会课评价调查表》显示学生由原来对班会课“无要求”、“反感” “最好看电影”。实践后,《学生对心育班会课的评价表》显示学生对班会课的态度发了转变,是“喜欢”、 “期待”,在班会课中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反思深刻。
(五)心育班会课的探究促进了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给予了更多的教师启迪与帮助。
        心育班会课的探讨促进了研究成员在实验中茁壮成长,他们孜孜不倦地钻研,提升了自身的教师素养的同时,带动学校的班主任都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中来,促进了班主任专业技能的提升。
        班主任在《教学反馈表》中显示,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会课的结合模式表示高度的肯定,后期校内推广实践中,很多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有的班级上出的效果甚至超出公开课。
        六、探 究 结 论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来提升班会课教育效果的心育班会课,打开了主题班会课设计的新思路,注入了新理念与新活力,给予班主任教师与学生更多的启迪与帮助,解决了传统班会课的困境,是实现心育与德育一体化的新尝试,是适应时代发展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推动了义务教育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姚本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