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第二中学校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有利于改变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新课标为依据设计编写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新教材,以“系统性”和“双线组元”的单元整体编写为基本结构,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尝试
近几年,我校在教务处的带领下,开展了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模式,我也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做了一点尝试,下面,我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来介绍我的尝试。
一、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共三篇课文,分别是《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这三篇课文均是名家名作,艺术技巧精湛,思想内涵深刻,容丰富多彩,文笔摇曳生姿,既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享受,也激发读者对人生社会的无尽思索。从内容上看,都写了少年时代的经历,这些不同的人生经历构成小说外显的情节线索;同时,正是这些人生经历与体验,让一个人发现世界,认识社会,从而推动自我的成长,这又构成了小说内隐的思想线索。
这个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是:
1、梳理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尝试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
3、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经验,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获得自我成长的教益。
对于小说,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并不会感到陌生,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大多数同学已经读了很多课内外的名著,如《西游记》《简爱》《活着》《草房子》等,我对于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了充分掌握,能够多方激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所以在这个单元里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没有采取教一带二或教二带一等一教一带的教学方式,没有讲读和自读之分,而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完成这三篇课文的学习,根据以上单元说明与单元教学目标我制定了适合我班学情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速读和精读等方式同时阅读三篇课文,并记录下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
2、指导学生梳理每篇文章的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
3、引导学生抓住“对比”这一手法来尝试分析人物形象。
4、启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
5、引导学生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自主学习
因为这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比较多,如果都放在课堂上完成是没有那么多时间的。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所以我精心编写了导学案并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中包括:疏通本单元的字词;复习关于小说的体裁知识;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采用速读和精读的方法阅读课文,并在导学案相应位置上写下阅读每篇课文后的初感受;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每篇文章的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等。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个别内容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给了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愉快地完成,如:《故乡》一课,篇幅长,语言不甚通,可以先速读一遍,没读懂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精读,之后写下阅读感受,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力求真实发自内心;梳理情节的时候要弄清楚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有哪些人物,是在怎样的时空中发生的等;关于小说的叙事手法可从表达方式、记叙顺序等方面考虑。
三、真正有效的落实合作探究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对“填鸭式”教学,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勤于动手,主动与同学们交流与合作,共同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一句口号,要真真正正的落实到位。所以在课堂学习这一环节我更加注重同学们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第一步:自由展示。请同学们自由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如:向同学们强调重点字词;介绍小说常识及每篇小说的背景;谈谈阅读感受;梳理故事情节等。在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时我给予了必要的纠正。这些内容比较浅显,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效果比较好。
第二步:解决疑难。请同学们把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疑难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小说叙事手法”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并结合文章具体语段来分析,最后明确:《故乡》一课运用“现实”和“回忆”交织的叙事手法;《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在顺叙中运用了插叙手法,而且作者还用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叙事;《孤独之旅》一课只运用了顺叙来叙事;同时三篇文章都主要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来叙事,还兼用了一些议论和抒情性的文字;另外三篇文章都运用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这个问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我觉得不必做灌输式的讲解,要重在学生的理解,不必整齐划一,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不明白的地方在以后小说学习中可以继续探究,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没有太大的压力,反而有一些同学很期待在课外名著阅读中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很值得我高兴的地方。
第三步:合作探究。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是教学的重点,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环节,要落到实处,不能作秀。这里我主要以提问题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有:
1、读了这三篇文章后,你对哪个人物感兴趣,你觉得他(她)是个怎样的人?对这个人物感兴趣的同学都来谈一谈。
2、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3、在这三篇文章中作者塑造了很多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些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4、你能找出这三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吗?说说它们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同学们对于第一个问题很感兴趣,讨论的很热烈,踊跃发言。第二个问题,对比写法同学们很熟悉,所以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我引导他们找出文章的一些对比,孩子们也很快就找到了。第三个问题也是教学难点,在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提示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理解文章主旨。第四个问题主要是对小说三要素中“环境”这一要素中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同学们分别找出三篇文章中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我引导学生侧重于《孤独之旅》一课景物描写作用的探究。引导学生从“鸭群”“芦荡”“暴风雨”等几个典型景物描写去分析景物描写作用。
四、实事求是地做好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既有学生自己学习后的反思,也有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这里我主要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1、用时较多。因为对这种形式的单元整体教学缺乏经验,有时课堂效率较低,所以共用了8课时,虽然教参上建议用8课时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但是我设计的教学内容不很多环节不琐碎,但还是用了8课时,当然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备课是否精细,学生预习是否充分等,总之,在这个方面我仍需改进。
2、问题的设置跳跃性较大。这样就导致有一些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参与的活动少,从而打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顾全整体,问题设置要再细化一些,要让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喜欢语文爱学语文。
3、讲的多。课堂上我还是讲的比较多,并没有真正的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以上是我对初中语文整体教学的一点尝试,其中有很多疏漏和不足,希望大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石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之我见[J].汉字文化,2018,000(013):57-58.
【2】白静.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