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李艳阁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正式进入青春的叛逆期,其自身有了独立的判断力和生活处事逻辑。
        李艳阁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475001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正式进入青春的叛逆期,其自身有了独立的判断力和生活处事逻辑。而与初中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岗位则是学生的班主任,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学业的稳定发展给予最强教育助力,更要及时与不同学生展开有效的沟通与心理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理念和心理健康状态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尤其在初中生的管理阶段,其自身生理与心理都发展巨大的变化,是三观形成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塑造期,所以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管理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业及心理健康的良性化发展,故此本文将基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管理为主题,通过四个方面的管理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有效管理;策略研究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肩负着班级日常活动顺利进行的教育重任。相对于小学班级的教导控制的管理形式,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则更加灵活、广泛。尤其在面对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有奇特的思维,有倔强的性格。在这一基础上初中班主任传统管理方式与理念已经突显局限性,无法更好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而服务,故此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变革自我的教育观念,应该积极拥抱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应该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探索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本文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与实践感悟基础上,积极围绕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基础上,加强自我爱心教育的落实,进而以真诚、耐心的教育方针提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管理,从而最大化弱化该时期学生对抗情绪,推动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的和谐化发展。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要善于观察学生
        在初中班主任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内心情绪的变化,只有当班主任了解学生阶段性、动态化的发展过程,才能提出更为有效的管理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多于学生目光中、行为上、面部表情上,感知学生的变化。例如,留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内在情绪的表现性、答题正确度及角度、作业的质量与速度等等。同时,班主任要擅长使用非语言沟通能力,如:班主任的和谐可亲的面容、班主任期待的目光、适当的肢体动作语言等等,这样当班主任良好的精神面貌学生自然有深切的情感体验,而学生也自然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去对待老师。在师生彼此的和谐友善的情感交互上,自然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时也将促使学生有主动意愿去亲近老师,那么班主任在这个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为观察学生创造了一个绝佳条件,在师生交流中自然能够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班主任有效管理策略的实施与针对。
        二,创设良好教育环境,保证学生愉快的成长
        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班主任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该为学生建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保证学生的愉快成长,这样才能提升班主任的管理功效。例如,定期举办班级活动,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进取心班风建设。通过各类活动的顺利开展下,即加强德育教育功效,也促使学生在活动获得坚强、担当、进取、责任等思想品质。再如,班级中可以在黑板报设计“今天的榜样——XXX”,榜样的选择应该从学生之间选定,以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发言及回答问题次数、作业的质量、良好规范行为习惯等等表现上,通过师生民主共同选择下,评比出每一日的榜样。

这样不仅激发班级中具有良性的竞争氛围,也将在竞争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再如,设计警句名言、文化走廊、宣传横幅等方式,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功效。此外,班级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实现生生结对、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这样在班主任的带动与组织上,能够更好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三、以耐心、细心教育,关注初中学困生的成长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素质是具有较大差异性,很多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渴望自己成绩具有快速上升期,但是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上,很多时候是力不从心的学习状态。其次,学困生群体是极其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与鼓励,但是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是无法识别学困生内心的心理需要,从而造成了反面的管理效果。故此,作为班级的主导者与学生学习上的引领者,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助力学生成绩的上升。为此班主任要及时与各学科老师沟通,收集关于学困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并且有效分析学困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理解水平,从而班主任在提出辅导性教育策略,协同各科教师助力学生学习成绩的快速成长。同时,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维持,能够通过耐心的引导和鼓励性语言,不断肯定学生自身的闪光点,这样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上,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四、增强学生心理反脆弱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增强心理反脆弱能力,这样学生在面临挫折失败上,不会死钻牛角尖,不会产生复杂的内心矛盾,不会产生偏激的想法,反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无法确保,那么在这一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中,学生极其容易走入歧途,造成学业的失败,育人的终止,甚至将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所以初中班主任必须要系统化、循序渐进式的通过师生友好相处、师生双边交流互动中,不断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情绪有着正确的认识和调节自己心理负面情绪的能力。例如,班主任在面对犯错误学生的问题上,不能一味指责,应该学会倾听的能力,通过倾听学生的述说,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然后在有效激发学生自己的能量,去独立解决问题。而班主任则是一个启迪者、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代替者,直接为学生指明错误与改正方向,这样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论上,无疑下一次还是会犯下类似错误。其次,在学生尝试解决自己内心问题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穿插阐述关于健康心理学的理念与基本概念,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有着一个概念性认识,逐步化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掌握自己。所以在初中生身心发展上是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单凭班主任是无法全面细致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学生找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样在教会学生一些心理知识,一旦遇到挫折打击的问题上,不至于毫无招架之力,这也为班主任的干预策略实施留下了反应的时间。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班主任必要围绕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以慧心、耐心、细心的管理原则下,不断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沟通背景下,才能促使班主任提出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助力学生学业的均衡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洁.提高初中班主任工作效率的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4):66-67.
        [2]黄万河.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刍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23.
        [3]李东升,孙树英.用爱用心——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谈[J].华夏教师,2018(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