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黄佳娟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辅助手段
        黄佳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第一小学      533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辅助手段。并且,新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的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还可以为课堂增添趣味。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有效融合
        语文作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知识相对枯燥。所以,教师常常会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这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感知中脱离,丰富了感官方面的体验。同时,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部分教师并没有领悟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意义,使其流于形式,过多地占用课堂的时间。因此,为了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完成高效课堂的创建。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索:
        一、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相对较低
        课件是教师使用多媒体最为主要的方式。大多数教师只会使用比较简单的软件,这就导致多媒体资源产生了浪费。而且,教师制作课件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现阶段,很多教师仍然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旧将完成课本上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小学语文教师始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设计教学活动并未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以自己的进度为主。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依然被动,只能被迫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并且,这种模式很可能造成学生并未完全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授已经结束了。长此以往,学生的难点越堆越多,很容易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被消磨,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自然会下降。
        (三)课堂教学活动过于依靠多媒体
        还有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对教学现状的考虑。这样的问题对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和效果的提升也会产生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虽然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仍然起着很重要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应用多媒体,学生与会产生与教师相同的观念,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离开多媒体之后,学生无法自主完成学习,这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天性爱玩,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明确小学生的特点,在创建教学活动的时候,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建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教学的质量。而且,课堂氛围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课堂氛围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无法提高。长此以往,还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排斥心理。所以,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组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课堂中来。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也会处于较为轻松愉快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发展。


        比如:在《花的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与意境美。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几组美丽花儿的图片。同时,笔者让学生谈了谈对这些花儿的感受。紧接着,笔者提出: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大家一样,也有自己的妈妈和学校,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学校?这样通过多媒体设计的导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学生深入阅读和探索的兴趣。然后,笔者提出了问题:花儿们地下的学校是怎样的?它们的妈妈是谁?老师又是谁?学生需要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本内容。在学生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要求学生思考了哪些段落是在描写花儿很快乐的?同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了课文中比较重要且优美的句子,如:雨一来,他们就放假了等等。学生需要分析并回答这些句子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就更加具体和深刻了。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特性。并且,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而是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结合教学现状,合理设置教学的内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标。也就是说,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合理应用多媒体,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秋天的雨》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三个段落的首句,并让学生大声朗读了出来。这样通过多媒体展示重点语句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明确其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并感受到语言的美。然后,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秋天的景象,让学生能够进入到课文描写的秋天的意境当中。学生结合画面与声音,对秋天的情感认知会加强,感悟也会增多。最后,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了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让学生形象体会这些词语的运用方式。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段落,笔者均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了呈现,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而且,有重点地展示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科学的运用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的日渐普及,传统的依靠粉笔、黑板、课本教学的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教师省去了板书的时间,课堂的有效时间在不断增多。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应该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功效,不能让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其辅助性的作用,结合课本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望天门山》的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首古诗。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认知。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天门山。然后,笔者为学生朗读了这首古诗,并让学生根据诗词画出自己印象中的天门山。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就对天门山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紧接着,笔者为学生讲解了古诗词的意思。最后,笔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这首古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总而言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多媒体运用的方法,结合教学需求,科学且合理的应用,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国有.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名师在线,2020(28):87-88.
        [2]张梦洁.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27):68-69.
        [3]李润梅.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学周刊,2020(29):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