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红梅
安徽省芜湖市龙湖中心小学,241081
摘要: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想确保小学语文的教学达到高效优质标准,教师就必须从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两方面入手,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语文学习环境,从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各项能力,最终有效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优质;保障;策略
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可以说,小学语文是整个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探索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既意义重大,又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新课改的主导精神和理念,沿着新课改步伐的行进方向,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的方法,尽力为小学生营造更为舒适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如鱼得水,从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各项能力,最终有效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益。
一、全新的教学理念
(一)生活化理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文学作品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针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问题,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熟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逼真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去感受,这样势必能够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生活化理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最后又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学习《盼》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生活化理念,将学生放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课上,我以学生上午最后一节课中饿的饥肠咕噜的情境作比较,让学生说一说当时的感受,是不是特别期盼能够快点下课跑回家吃饭?这样的对比让学生立马对文中“我”的内心世界有了深刻认识。此时,我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急迫的心情去读课文,学生就能够感同身受,并将“我”的内心世界生动呈现出来,学生的阅读体验就明显增强了。
(二)趣味化理念
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下忽略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这一点,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必须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语文学习。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具备趣味性。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运用趣味化理念来指导教学,通过运用更加贴近小学生心理,更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去开展教学,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高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学习《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这类童话故事题材的课文时,我就让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课上,我让学生之间一边表演故事情节,一边揣摩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一来,通过身临其境地表演故事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明白故事发展的合理性,对人物特点有更加准确地揣摩,而且还可以读懂故事中蕴含着的道理,促使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得以真正实现。同时,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还能尽情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变得十分高涨。
(三)自主性理念
新课改强调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解代替学生解读的情况,这样让学生形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的惰性,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大为不利。对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坚持自主性原则,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课文,而不是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代替学生去解读课文。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要甘做一个精心护花、守护花开的园丁。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我就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解读课文,以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和理解能力。
课上,我提出问题:“父亲说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指的是拥有怎样品质的人?”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尝试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后,再让学生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总结出更加完整的答案。最后,我再让各组学生代表来阐述问题答案,使得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楚、明了了。这样一来,不用我过多讲解,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或合作讨论就能对课文做出合理解读,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
二、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关注不同层次
每个小学生的智力水平、语文基础各不相同,因此在理解课文和接受知识时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教学,让教学呈现出更多的层次性,更具有弹性。这样的语文教学能够让不同层次学生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从而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让语文课堂上活跃着每个学生的身影。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就在备课时就注重了教学的分层,通过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课堂任务和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问题进行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我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用自己的话去复述故事内容。这样的活动不同的学生表现力就各不相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积极向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取经,从而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再如,问题设计中,“蔺相如、廉颇、秦王、赵王各有什么特点?”“蔺相如为什么要躲着廉颇?”“蔺相如为什么能连升数级?”层次性也比较明显,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让每个学生都活跃在了语文课堂上。
(二)注重表扬激励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特别希望能够在学习时受到教师的表扬,这会让他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喜悦之情,学习积极性也会明显改善。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来肯定和赞扬学生,让学生能够变得更加自信、开朗、活泼。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激励方法有动作激励法、语言激励法和表情激励法等。教师可以将这几种激励法交叉使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鼓舞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例如,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竖起的拇指、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让学生内心倍受鼓舞。这样,我通过不断地运用多种激励法来鼓励学生,不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
(三)充满朗朗读书声
朗朗读书声是语文课堂上的本真色彩,只有充满了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具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不同的朗读形式有不同的作用。齐读可以鼓励学生的士气,让朗读呈现出一种浩大的声势;分角色朗读可以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强;赛读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的朗读技能得到快速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多种朗读形式加以有效利用,注重学生多层次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去与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让学生的想象力、解读能力变得越来越强,让语文课堂上充满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去学习课文。首先,我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之后,我让学生接力朗读文中表现西沙群岛富饶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读出海水中海参的慵懒,龙虾的威武,鱼的种类花样之多。这样,在课堂上处处都有学生的读书声,使得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首先从教学理念的转变做起,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工作,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去带给学生舒适的学习体验,从而促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高效优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
[2]庄红艳.移情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18(1):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