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平
湖北省监利市柘木高级中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文本赏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够为写作奠定稳固的基础。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赏析质量,比如,把不同的文本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和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同时 ,也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全面了解文本内容,较为复杂新课程标准,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由此,教师需要加强文本赏析比较法的重视,笔者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本文主要是针对比较法在高中语文文本赏析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语文;文本赏析;方法
一、深入把握文本内容,提升学生文本赏析比较意识
在高中语文文本赏析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本赏析比较意识,去详细划分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让学生站在探究式思维模式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可以把单元阅读教学作为入手点,让学生去对比同一个单元的文章,因为同一单元中的文本内容教学目标较为相似,具备较强的对比性、联系性。其次,教师可以对同类标题的文本开展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主题下的描写方法。比如,成朱自清《荷塘月色》与郁达夫《故都的秋》,具备较强的可比性。这两篇文章写于相同的年代,并且都是艺术散文、描写文,既包含了适当的抒情,也含有精彩的写景,在语言表达中炉火纯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为客观、冷静地写景,写景占据了大部分文章比例。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更像是一幅美妙的写意画,自由开合、随意点染。在抒情方面,朱自清刻意隐藏自我,他的情意世界是封闭、朦胧的。而《故都的秋》属于直线式的表达感情,无论是悲哀之情海慧寺浓烈欢喜都溢于言表,作者更为迫切袒露自己的心胸。除此之外,学生可以从词语运用、文章结构方面展开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比较阅读意识。
二、引入纵向文本赏析比较法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内容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本赏析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来深入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写作意图。同时,学生需要站在不同的写作笔风下,感悟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意识、赏析能力。学生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从不同角度去总结和归纳,增强学生对于同一个作者处于不同时期的创作认知、情感。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探究苏轼的作品,在创作《赤壁赋》的时候,苏轼正在经历乌台诗案事件,当时他被贬黄州,在文本中主要是借助于曹操的失败来书法自身的情感,同时,又利用“抱明月长终”“挟飞仙遨游”来展现自身旷达乐观的情感。在乌台诗案之前苏轼所创作的作品笔风都是大气磅礴的,比如,描写山水风景的《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等,在《吴中田妇叹》中表达的是农民生活困苦情感,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主要是表达的是强烈的政治抱负。教师可以在介绍苏轼这位人物的时候,让学生从写作风格、文化、创作题材方面对苏轼作品进行对比,从而更为清晰的掌握文本的情感由来、中心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
三、引入横向文本赏析比较法
同一个题材不同作者在文本描写过程中,也会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引入不同的写作手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的主题描写内容较为相似,但是却表达的不一样的思想感情,比如,老舍创作的《济南的冬天》和郁达夫创作的《江南的动静》,虽然两个文本内容都描述的是冬天的景象,但是在写作手法上存在较大的不同。郁达夫在讲述江南冬景的时候,会把南方和北方冬景进行比较,以此来表达江南冬景的惬意之感。
但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文本中更多用到的是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虽然两者之间的对比手法运用比较多,但是侧重点是不同的,郁达夫更为注重避实就虚,而老舍更为注重突出具体的冬景。利用横向比较法来开展文本赏析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拥有更为严谨的逻辑思维,掌握不同事物的不同描写手法、技巧,拓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把文本精彩片段整合起来,比如,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水浒传》中的艺术表达手法、人物性格特点、社会意义等,把《武松醉打蒋门神》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中包含的精彩片段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开展比较阅读,从中讨论英雄好汉各自的性格特征,讨论一下自己最喜欢《水浒传》中的哪一个人物,最后让学生把“我最喜欢的水浒传英雄”作为写作主题,自由展开创作,加深学生对于《水浒传》英雄人物的了解。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内容,同时也能够感受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文言文赏析中运用横向文本赏析比较法,可以让学生去深入解析文章中人物的外貌、性格以及文本的描绘手法等,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文言文学习、赏析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比如,在《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文本中,都记载的是历史时期中英雄人物的相关言行举止以及战争中的血雨腥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深入感知社会历史事件中的转折情节,通过比较阅读去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文言文叙事过程中语言的使用规律,如,在《鸿门宴》中,主要是讲解了西楚霸王刘邦和项羽处于危机重重宴会中的斗争情节,情节跌宕起伏,特别是宴会中包含的“三起三落”情节,更能够激动人心。
四、深入挖掘文本资源,拓宽学生阅读比较的深度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属于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封建、单一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而是要注重突破教材限制,加强课本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更多的文本素材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去,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阅读比较的深度,充分解决以往语文教材中内容老化、资源不足的教学问题。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出自于《红楼梦》,在实际生活中有关《红楼梦》的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非常多,不管是影视资料还是名家解读,都可以成为比较阅读中的学习素材,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87版本的《红楼梦》电视剧“林黛玉进贾府”片段,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文本赏析积极性,同时通过观看电视作品能够更为深入感悟文学作品中的神韵与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对比影视作品和原著中相关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教师还可以把《名家解读红楼梦》中的文章引入到文本赏析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掌握更多不同的人物点评,加深对所学文本的理解与记忆。
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文本赏析活动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引入比较法,让学生在比较阅读、赏析中加深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让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写作背景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全面、客观的认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其次,教师在语文文本赏析比较法中,需要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本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的重要引导人,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思考、讨论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文本赏析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改变以往枯燥无味、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占敏. 浅析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8(04):148-149.
[2]李传松. 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研论丛,2017(01):35.
[3]孙良.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J]. 汉字文化,2018(S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