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娃的习作教学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王军
[导读] 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就说难
        王军
        邹城市城前镇尚河小学        
         
        摘要: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就说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村娃的写作水平,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
         关键词:农村娃        习作教学
         一节这样的课堂:学生们唉声叹气、咬笔头、扶眉头、趴课桌,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上作文课。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就说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娃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一、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时间的叙述方式来写身边熟悉的景物作铺垫。学习完《颐和园》就让学生以游览的顺序写自己游玩那个地方的情景。
        2、通过生活实践积累
        任何写作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为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时时处处都是在写作,我们只要把他梳理一下,整理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条理地叙述出来,那就是写作。如果想写的优美一些,就需要把自己的磨练、精炼的语言、很深的感悟写进去。以真实感动人心,以真实的体会打动读者。比如:今天课余时玩的游戏:丢沙包,那就可以写,几个人玩的?玩的如何?感触怎样?写出来就是最简单的一篇作文。当然生活中每一天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写一些最感人的,印象深刻的,长此以往,作文的水平就会慢慢提高。下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作文就不回感到头疼了。
        3、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书信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

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坚持课堂的顺势引导,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
        坚持写日记也是学以致用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也能说真话、实话。
         坚持以“说”促“写”,是学以致用的又一表达方式,可以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孩子创造可说可写的机会。长期坚持,农村娃的写作天地就会是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周丽英. 浅谈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阅读与习作[J]. 中外交流, 2017, 000(039):118.
        黄雪金.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习作能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17):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