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陈莲
[导读] 自主性学习是小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方式
        陈莲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水口山镇宝安小学

        摘要:自主性学习是小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的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本文在阐述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
        
        一、自主性学习的基本理论概述
        现代汉语词典对学习的解释是人们通过阅读、聆听、探究和应用练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自主性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开拓语文思维,独自对小学语文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时教师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所以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主体思维意识,独自对小学语文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实现汲取新知识的学习效果。
        教师对自主性学习基本理论的认定要和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根据教学需求确定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将自主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能力、语文知识架构等因素结合起来,选择科学合理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方式,以充分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教师树立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树立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时,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目标,树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以实现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增强探究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效果。
        (一)获取语言知识和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最基础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获取语文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于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浏览课本知识,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学习问题,从而学懂生字生词以及语法。学生在进行自主性学习时需要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独立学习为前提,综合应用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整体内容,进而运用语文知识提升理解、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性学习能力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未来的正常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研究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时要树立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标,增强相关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将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并且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的努力,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能力为导向展开教学,将培养目标和教学能力结合起来,选择恰当的培养方法,对学生的自主研究成果给予肯定。
        (三)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
        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自主创新的良好素质。小学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其所包含的语言知识绝不仅仅是教材中的内容,对于同一篇文章,学生进行探究时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小学生要想充分的积累文化知识,提升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就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需要对语文知识点进行创新学习,发现别人没有认识到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尽可能全面的学到语文知识。

教师应将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素质作为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目标重要部分,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创新思维、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以推动学生拓宽知识面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措施
        教师需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创新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以此来对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提升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效率,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要求。
        (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本知识
        课堂教学的环节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这三个环节,其中课前预习的环节是一项基础性的环节,对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发挥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在全面学习课本知识之前,对知识内容产生基础性的了解,从而更好的适应教师的教学节奏,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前预习的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的预习课本知识,可以适当的预留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查阅资料,自主的解决知识问题,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预习方向,这样有利于在课前预习环节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充分的开拓学生自主性思维,锻炼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增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要结合语文学科开放性的特点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的目标,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将趣味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加强趣味活动和语文知识的协调性。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游戏、情节表演、有感情朗读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给予学生自主展示的学习机会。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教师有利于充分的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知识上,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的锻炼,使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引导同学合作提升自主性学习的效率
        小学生的个体自主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其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时不免会因为认知能力的限制而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学习难题。为了避免学生受到打击,放弃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当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作,汇聚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共同解决知识难题。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语文思维和不等的课外阅读量,同时他们在拓展学习语文知识时的也不相同。在此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学生正确解答小学语文知识问题的可能性,有利于教授给学生科学的自主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充分提升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准确把握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探索适合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效率。这样,教师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立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6,(22):270.
        [2]马才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8):144-145.
        [3]管明金.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J].学周刊.2015,(36):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