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 陕西 榆林 718500
【摘要】高中阶段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新教改的要求下,给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上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化,要求高中生物在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的中要积极做好教学优化,采取更加科学的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本文作者就针对新教改的大纲要求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探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性;策略
近年来,我国的新教改不断深化,新教改对高中生物教学标准也不断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教学策略,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的实现。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在新教改的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生物学生素养是教学中的重点任务,对于高中学生培养生物素养可以使其更好的学习、运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也可以得到保障。例如在进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上收集相关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从难以理解的知识中走出来直观的感受到细胞在减数分裂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提高生物学素养。
第二,重视知识运用的空间。在生物素养的培养中,不仅要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学习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知识运用空间。例如在教学“生物科学和我们”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情况说说我国面临的粮食问题、目前比较火热的转基因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第三,重视生物科学史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生物学史进行教学,充分挖掘生物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生物遗传”教学时,可以引入孟德尔的故事,培养学生严瑾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倡导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自主探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情境教学是教学方式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有性生殖”时,“生命的延续是依靠个体生殖产生后代,代代相传实现的,我们都是从受精卵慢慢长大的,新生命的降临你们知道经历了哪些震撼历程吗?”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第二,利用实验操作进行探究。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操作,同时也是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实验探究。例如在教学“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对课本上的“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三、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进行生物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核心的概念,并能够利用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生涯或研究方向,帮助其进一步的学习和将来职业生涯的选择,为培养社会适用人才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遗传的分子基础”一章的教学时,通过学习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我们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它能够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中表现出来,学生觉得DNA离自己好远,但是我们临床医生、法医等职业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分子生物学功底,进行DNA指纹的分析、血型的鉴定等。通过教学内容与职业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改不断的深化和推进,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随之在教学形式上做出改变,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在新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指引,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重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晓梅,江兆洪.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000(032):70.
[2]李录增.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7,000(005):63.
[3]谭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的设计策略分析[J].神州印象,2018,000(0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