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线上教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李星
[导读] 基于学生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劳动就成为一项比较频繁的活动
        李星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   610000
        摘要:基于学生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劳动就成为一项比较频繁的活动,而以劳动为主题的美育课程,将更能让学生对劳动以艺术的美感进行创造,这有助于宅在家的孩子们释放在一个小空间的压力,获得更多成功感和幸福感。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艺术组将艺术学习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设置以“劳动”为主题的美育课程,具体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等方面展开课程建设,发动学生自主参与项目化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助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优质发展。
        关键词:线上教学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研究
        一、本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价值意义
        (一)理论价值与意义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课题强调艺术创作促进学生对劳动的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也是新的课程改革中新的课程标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实践价值与意义
        1.对学生的实践意义。
        创新学生宅在家的在线劳动教育课程:一是从音乐中去演唱、聆听劳动歌曲,激发艺术创作的热情。二是从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学习劳动知识,培养热爱劳动、喜欢艺术创造以及社会责任感。三是通过疫情期间家人的共同参与以劳动为主题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加强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建立新型线上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劳动效率,最终使学生具备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2.对教师的实践意义。有助于增强教师研究意识,形成学习型、专业型、研究型教师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将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研究问题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其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一线教师教学运用。
        3.对学校发展的实践意义。丰富了学校劳动总体课程,深化创新教学理念。
        二、核心概念界定
        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以录播课为主,采取“录播+线上答疑”的形式。本课题研究的线上教学,是采用QQ、微信、腾讯会议、三顾云平台等进行线上双向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的教学。
        劳动教育课程:本课题研究的课程是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音乐、美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实践研究:实践释义为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本课题的实践研究集成了课题思路、方法模式、技术手段三个方面,是在实现研究目标过程中梳理出的经验、范式,包括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比较技术资源、搭建评价平台等板块的实践。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丰富小学生劳动表现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劳动编创兴趣,提高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增强艺术表现能力。
        (2)进行劳动教育在线课程的设置,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促进音乐、美术教师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力地提升,成长一批研究型骨干教师。
(3)建构线上教学范式,实现线上教学经验积累与沉淀,更能让学生对劳动以艺术的美感进行创造,助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优质发展。


        2.研究内容
        (1)劳动课程艺术创作表现出的趣味性、生成性、创造性特质,发挥QQ、微信、腾讯视频、三顾云平台功能性、工具性、简洁易操的优势,转变教学行为、方式,聚焦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线上教学的研究切入点,体现教学中学生主体原则。
        (2)为达成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目标,梳理目标达成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3)拓展评价范围,在信息技术平台支持下进行评价形式创新的研究,配套建设学生作品专用平台,扩大资源储存,强化成果收集。
        (4)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论文、课例成果,学生作品形成资源包,提供教师、学生成长实证。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更要思考如何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基本方针,凸显音乐、美术学科育人的人文价值。
四、研究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疫情期间,形成新型线上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系统建构了疫情期间新型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和形式,形成以劳动为主题的分年级音乐研究课例六个,形成以劳动为主题的分年级美术研究课例八个。
        2.充分挖掘了疫情期间线上劳动教育课程的深度价值
形成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的学生艺术作品资源库,既便于评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在线课堂中表现劳动场景的艺术作品进行交流评价,既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又可切实提高孩子的劳动品质和艺术素养。
        3.建构线上教学范式,实现线上教学经验积累与沉淀
(1)形成内容选择和技术支撑配套的一般范式
        针对劳动教育课程(美术、音乐),审慎比对“腾讯QQ教学,腾讯视频会议教学”,及三顾云平台上传作品评价平台,寻找线上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对比形成使用建议,让内容和技术有效融合,形成配套的一般范式。
(3)形成线上教学评价总结的一般范式
生生之间的自评,师生之间的互评、网评。本课题评价板块,主要为网评。拓展了评价内容,学生在教师的线上组织下自评,教师点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探究成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培养艺术素养,提高创作能力。
        4.总结推进策略,助力课题研究落地
(1)构架教学范式
        不同层次的线上劳动教育课例,提供了不同的教学范式。充分运用行动研究法,审慎对比使用“腾讯QQ,腾讯视频会议,三顾云平台”,寻找其优势和不足,结合艺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建构了音乐、美术超10种课堂教学范式
(2)打通技术环境
        我们课题组创新了线上劳动教育教学的方式,充分运用行动研究法,比较评价软件三顾云平台、腾讯会议,及时呈现老师和学生作品,人机互动,统计并反馈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展示交流,促进学生对劳动课程的理解、熟练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如:运用腾讯QQ群,教师设计听辨判断题,学生线上判断,老师再运用QQ上传功能,查看学生答题情况,并进行评价,杜绝了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非常直观的看到学生是否了解并运用劳动材料进行创作;QQ群有拍照上传的功能,学生劳动创作作品拍照上传,教师和同学可以分享交流。
(二)操作性成果
1.疫情期间,形成新型线上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从五个方面设置以劳动为主题的美育课程
        疫情期间学生宅在家,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了五个模块的课程.
(2)系统建构了疫情期间新型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和形式,形成以劳动为主题的分年级音乐研究课例六个,形成以劳动为主题的分年级美术研究课例六个
2.逐步形成了线上劳动教育课程的一般范式
        依据“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求异创新”的基本理念,以劳动为主题的音乐和美术课例为载体,我们逐步形成了“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的线上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劳动实践中的艺术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3.充分挖掘了疫情期间线上劳动教育课程的深度价值。
        形成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的学生艺术作品资源库,既便于评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在线课堂中表现劳动场景的艺术作品进行交流评价,既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又可切实提高孩子的劳动品质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小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2019.
[2]张军瑾.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00(009):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