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吴珊珊
[导读] 21世纪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社会无不对教育十分重视,
        吴珊珊
        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摘要:21世纪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社会无不对教育十分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优势。本文阐述了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可疼教学实践的意义,同时提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音乐课程标准》(2017)的出台,“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音乐课标中,音乐素养包括艺术表现、审美感知等内容,它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素养,小学音乐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课程,研究其教学实践方式对于发展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意义
        音乐与其他学科不同,它表现为意识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用音乐营造教学环境,并将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继而实现对学生的创造、审美、实践等能力的全面培养,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音乐素养。可见,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就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过程,深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探究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可行路径
(一)采取与小学生思维认识能力相符的教学策略
        小学时期人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能力较低,教师如运用抽象、专业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也很难达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为此,教师应当运用直观、具体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理解,提到课堂活力。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愿意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学习,同时减少与教师的距离感,更轻对教师的信任。例如,教师讲解“基本乐器认识”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学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种类繁多的乐器,包括弦乐器、打击乐器等。教师可以在介绍乐器的环节灵活引入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方法,以促使学生能够对乐器音域、特点等有直观的感受。比如说介绍碰铃,教师可以想到让学生聆听碰铃演奏出来的乐曲,然后让学生观看不同样式的碰铃,学生在对碰铃有所熟悉后,在进行乐器介绍,当教师讲解到碰铃以铜为材质、一副两个时学生自然而然会联想到碰铃的图片,更容易理解和深刻记忆。
(二)通过体态律动与情景创设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1、体态运动教学实践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身心发展情况,教室采取体态运动的教学技术更容易向学生传递音乐情绪,学生跟随音乐作出一系列动作去感知音乐,能够提高自身乐感与节奏感,另外,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时还能够提升对音乐的热爱,同时在音乐氛围下充分想象与理解,不断提升自身音乐鉴赏力。例如,教师播放节奏明快的曲目时,让学生自由蹦跳,根据节奏拍手、跺脚等,学生整体呈现出兴奋的状态;若播放节奏缓慢较为悲伤的曲目,学生会变的安静,且动作幅度会降低,教师鼓励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将对的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同时激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例如,教师以“种太阳”为内容进行教学,首先播放该歌曲,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听阐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音乐特点对学生展开体态律动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感知音乐,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进行体态律动的表演,以鼓励为主同时指明其不足。
        2、情景创设教学实践
兴趣是学习之王,兴趣对于小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法微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其自觉、自主学习音乐知识,把握音乐技术,培养出独立学习的能力,维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教师以“节日舞”为内容展开教学,可以通过想何创设节日情景,比如提何同学们对哪些节日印象校深?该节日的习俗是什么?为学生留出交流、探讨的时间,讨论结束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节日视频、展现节日图像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接着教师播放“节日舞”之后鼓励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自由体态律动,该教学形式下,学生直接接触、参与活动更容易感知音乐内涵,常握音乐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跟随音乐表演舞蹈,这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
(三)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与创新能力
        1.审美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音乐教学改革成效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可行与否的检验,核心素养内容众多,在音乐中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例如,教师以“丰收锣鼓”为教学内容,可以运用音乐教具,向学生展现各种乐器实物,并向学生讲解演奏方法,学生可以进行演奏体验,了解不同乐器对相同曲目的演奏效果,学生在比较中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2.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挖掘学生音乐潜能,提高其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从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入手,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想象能力更容易唤醒自身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音乐声音,包括音色、音调等,同时结合音乐的表现方式开展创新活动”。
例如,在以“丰收锣鼓”为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以教导学生认识多种民族乐器、感知乐器特点、了解音乐形象、体悟音乐情感为目标,在教学中引入竖笛教具,结合编创实践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重视改良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发挥课堂主体作用,更加自信勇敢地编创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融合民族乐器,深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若教学时间充足,还可以培养学生音乐编创的技能。
(四)合理运用音乐素材传递情愫培养学生真善美
        音乐表现形式众多,音乐教学方法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合唱是表演音乐的重要方式之一,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通常采取将轮唱作头为桥梁,可以说学生扎实的轮唱功底是保障其合唱效果的基础。例如,教师以“巴鲁瓦”为教学内容,该民歌旋律简单、结构规整。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教师针对该歌曲提出轮唱要求,同时与学生共同探讨轮唱方法,四声部起,多声部结束,以及每声部重复演唱的内容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美好与愉悦,收获合唱成功的喜悦。再比如,教师以“小黄鹂鸟”为教学内容,该乐曲属于蒙古族民歌,具有短调特点,乐曲朴实无华,学生在聆听后没有强烈的情绪反馈,此时教师就应当带领学生分析歌词,让学生通过词感知音乐,学生通过解析歌词,明确该歌曲是蒙古族情歌,在聆听的基础上更容易解读出歌曲的艺术性表达,在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通过对古老情歌的合唱体验,与歌曲的真善美产生连结,不断提高音乐核心素养。
        总结: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需要不断优化改良,教师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还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认知、创新、审美等素质的培养。此外,有效的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柳小芳.增强音乐趣味,培养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J].黄河之声,2019(05):113+119[2019-04-22].
[2]王青青.妙趣横生其乐融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游戏教学[J].黄河之声,2019(03):102[2019-04-22].
[3]陆晓玲.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12):24+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