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莉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学研究室255200
摘要: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从小就有的,而是要经过后天的教导培养出来的,这就是审美教育。人的审美教育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其中音乐教育就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已经大大提高了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初中音乐的教学活动增强中学生基本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立足于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师生互动”和“加强知识教学”三个方面入手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能力;教学情境;艺术素养
音乐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途径之一,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日常的生活乐趣和精神需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来提高审美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一首歌表达出来的情感。
一、创设教学情境,理解歌曲情感
每首歌曲的背后有着一段故事,每首歌曲的内容都包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强烈感情,能给人不同的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令人心情愉悦,慷慨激昂的音乐令人心情振奋,轻柔缓慢的音乐令人心情沉静,不同音乐创造的情境给人的感受和情感也有所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努力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音乐的旋律中和教师的引导下创设出所学歌曲的情境,让学生在想象出的情境中了解歌曲所描绘的画面,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比如,教师在对歌曲《化蝶》进行教学时,首先从歌曲背景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这首歌是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个节选内容,讲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遭到恶人的阻拦和破坏,梁山伯被人害死,祝英台在嫁予他人的途中路过梁山伯的坟墓合墓殉情,与之双双化蝶的片段。这首歌也是源于中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所作,歌颂的是“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凄美悲惨的爱情故事。然后再从情感方面进入教学主题,让学生先闭上双眼,随着歌曲的旋律,教师让学生在脑海里进行想象,并对学生进行歌曲画面的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同窗三载,日久生情,毕业诀别时胡诉衷情,等到来日互为嫁娶,却不料马文才在中间多加阻挠,迫害梁山伯致死,又强抢祝英台为妻。最后,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墓前以死明志,合墓殉情,与之双双化蝶在青草鲜花间翩翩飞舞,永不分离。”教师通过播放歌曲的旋律以及对情境进行描述,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音乐情境中。
二、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发现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歌曲教学,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却不会在学习中进行思考,这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不能积极主动地追求音乐带来的美感。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比如,教师在对歌曲《隐形的翅膀》进行教学时,因为这是一首流行音乐,考虑到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听过这首歌,所以教师用多媒体对这首歌不断重复进行播放,让学生更加熟悉这首歌正确的音调和旋律。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用轮唱的方式演唱这首歌,为了营造舞台的表演气氛,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分发手工制作的话筒,让学生有一种自己是专业歌手在开演唱会的感觉。当教师同样拿着话筒跟着歌曲的伴奏唱出“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之后,把话筒指向学生们让学生接唱“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教师用这种互动式的演唱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歌曲所传递的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评判能力。
三、加强知识教学,培养艺术素养
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不仅表现在对歌曲的感情理解上,还表现在从发展的角度了解音乐文化和音乐特征,用联系的观念去理解音乐与其他领域的的关系以及时代的发展对音乐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技巧,还要对音乐的相关文化知识进行讲解普及,让学生学会从学术的角度去分析音乐的特征。比如,教师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月光奏鸣曲》时,可以先对贝多芬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他在世界音乐史上不仅是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这首《月光奏鸣曲》就是他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正因如此,这首作品在情感表现上十分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有悲伤的吟诵,更有着克制的冲动和阴暗的预感,学生在旋律的倾听中可以想象到月光幽静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教师根据讲解音乐歌曲作者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些音乐家的创作风格,从而能够很快地分析出他创作作品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的音乐素养知识。
总而言之,在素质化教育的改革下,初中音乐教学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会的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将审美教育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和重要任务,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祖国的艺术事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郜筱曼.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J].文教资料,2012(14).
[2]陈金华.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