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妹冢镇胡集完全小学 山东省聊城市2524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小学时期的体育课程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对此如何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并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是每位小学体育教师应深入探究的问题,就此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为出发点,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趣味性为根本策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趣味性;提升策略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弱,并且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投入教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对此教师应具体分析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从中总结出教学问题,再以此为基础设计提升教学趣味性的具体策略。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程中设计趣味游戏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其次教师应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出发点,设计趣味教学内容。随后教师应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并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竞争心理的基础上,促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教师从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这两点内容,具体说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首先是教学观念,现如今多数小学体育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应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因此在设计课程时便将增强体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以此虽能够使学生达到体能标准,但却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长此以往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以此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以消极怠慢的态度应付体育课程,从而逐渐丧失设立体育课程的根本意义。
其次是教学模式,一方面在传统教学观念的驱使下,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时以基本的技术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考核学生动作掌握程度为辅助内容,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因此无法达到理想的体育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教师讲解完动作要领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被玩心驱使,易出现不认真对待练习任务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针对现下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以提升体育教学趣味性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升体育教学趣味性策略
(一)融入趣味游戏活动,激发课程参与兴趣
小学时期的学生普遍对游戏活动较为感兴趣,教师根据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趣味游戏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兴趣。例如:教师在带领低年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时,为了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其完成体育锻炼,便将跑步运动与“丢手绢”这项游戏活动相结合。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小组,平均每组包含十名学生。其次教师要求学生手拉手围成圆圈,并将跳绳分发到每个小组中,以此充当手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领会游戏规则,并以示范的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以此使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做游戏的乐趣,还在奔跑的过程中有效强身健体。再例如:教师在带领高学段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将蛙跳运动与“小青蛙找妈妈”这项游戏活动相结合。游戏规则为四人一组进行比赛,学生以蛙跳的动作跳到教师指定的位置,哪只“小青蛙”先跳到终点,哪只小青蛙便能够成功找到妈妈。以此将运动项目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学生被游戏的趣味性所吸引从而积极踊跃参与其中。由此可见教师应在体育课程中融入相应的游戏因素,从而使学生被游戏内容吸引,以此产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
(二)设计趣味教学内容,调动知识学习热情
除了室外体育课程,小学体育学科中还包含室内体育课程。
然而相对于室外体育活动,开展室内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多数小学体育教师以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开展室内体育教学活动,以此便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无法产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就此教师应以设计趣味性教学内容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讲授“怎样保护牙齿”这节课程内容时添加相应的趣味性因素。首先教师以猜谜的方式进入课程导入环节,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说道:“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兄弟生来白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切菜磨米快又快,人人吃饭离不开。有谁能猜出这个谜语?”学生们听了谜语后兴奋起来并积极猜测谜底,其中一名学生说道:“是菜刀!”教师回应:“菜刀有两排吗?请同学们继续猜测。”又一名学生说:“是牙齿!”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其次教师进入正式讲解环节,起先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教师问:“小朋友们,我们一天应该刷几次牙呢?”学生思考片刻,一名学生说:“两次,早晚各一次。”教师给予肯定。最后教师以领唱儿歌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刷牙的方式,学生热情参与其中。由此可见教师应设计具有趣味性元素的课程内容,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
(三)创设趣味教学情景,促使主动投入教学
教师重复单一的体育活动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无法使其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创设趣味性的体育课堂教学情景,以此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教学活动。例如:教师结合跳绳、跑步、投篮、仰卧起坐这四个运动项目,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景。首先教师将“夺宝奇缘”作为教学情景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以完成运动项目,来突破层层关卡最终获取宝物。其次教师合理安排关卡,第一道关卡为跳绳;第二道关卡为带绳跑二百米;第三道关卡为三步上篮;第四道关卡为做二十个仰卧起坐。最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四队,每队为一组。学生对趣味教学情景产生热情,并对最终获取的宝物充满好奇,以此便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学生在情景的牵引下被激发战斗力,并勇敢突破关卡最终获得宝物。由此可见,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趣味教学情景,以此使学生能够在切身体验中产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
(四)联系趣味生活实际,深化学生认知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为了维持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程内容中结合趣味生活元素,以此使学生在全新的学习体验中,探索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乐趣。例如:首先教师探索与专业运动技能相重叠的日常行为活动,以此作为教学内容添加到教学活动中。比如为自行车打气,学生可以通过一蹲一起的动作锻炼腿部肌肉;擦玻璃,学生可以通过挥动手臂,并做出摆动的动作,从而有效锻炼手臂肌肉。其次教师以带领学生进入生活场景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体育活动。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说道:“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必要的行为活动,只有参与这些活动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运转,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示范擦玻璃时的动作?”同学们纷纷举手想要示范这一动作。最后教师再纠正学生做动作时的不规范之处,以此使其能够收获有效的运动成果。由此可见教师应联系趣味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熟悉的领域产生参与热情,从而使其在深化认知体验的同时产生参与兴趣。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想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应从提升教学趣味性入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趣味游戏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设计趣味教学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知识学习热情;创设趣味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场景,从而深化学生的认知体验,以此才能有效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锦龙.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重要作用与策略[J].新课程(上),2018(5).
【2】郭健.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趣味性的提升策略[J].体育风尚,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