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鑫
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中心小学 北京市通州区 101127
一、辅助性器材制作材料:
各类彩色短绳
二、此项辅助性器材的设计思路
短绳不仅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课余体育活动。它的出现,不仅有效解决了现在学校普遍出现的学生人数较多、活动场地器材有限等现实问题, 而且对于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均具有非常显著作用。基于此,笔者灵活利用短绳开发设计丰富有趣的跳绳游戏活动,做到一物多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兴趣、需求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团队意识较浓,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指向性较弱,鉴于上述现象,笔者将采用创设故事情境和游戏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同时培养想象力、实践能力、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辅助性器材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及运用方法
第一关:小蝌蚪游游游
教学过程:将短绳进行两次对折,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学生两手握绳,模仿进行韵律操,意在依次活动颈、肩、腰、膝、踝等部位。要求:动作到位,身体舒展。
.png)
第二关:小蝌蚪玩玩玩
教学过程:学生利用短绳进行玩耍,突破了传统枯燥的短绳练习法,自主探索开发短绳玩法,不仅提高学生跳绳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奔跑、跳跃、力量等能力。
1.奔跑能力游戏——小马车
教学过程:两人或多人一组,用短绳做缰绳,一人当小马,另一人当马夫,进行合作跑的练习。要求:驾马车奔跑前进时,两人要密切配合,小马不要跑得太快,马夫不要把缰绳拉得太紧。
.png)
2.跳跃能力游戏
(1)流星锤
教学过程:将学生分成8-10人一组,围成圆圈,一名学生在圈中负责第一次甩绳,绳按箭头所指方向甩过每个学生的脚下,当绳经过脚下时需要及时起跳,让绳顺利通过,谁碰到绳谁接着甩绳,活动继续进行。要求:紧贴地面甩绳,注意安全。
.png)
(2)接地龙
教学过程:学生排成一路纵队,由两名学生负责甩绳,其他学生依此跳过,谁碰到绳子,谁就来替换甩绳的同学。要求:集中注意力,按照顺序跳。
.png)
(3)图形跳
教学过程:首先将短绳两折摆在地上分别进行前后跳,然后变化方向进行左右跳,接着用跳绳在地上摆成或大或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几何图
案,进行各种单、双脚跳或者花样跳的练习。要求:动作到位,创意新颖。
3.力量能力游戏
(1)斗智拉绳
教学过程:两人一组,分别站在一条线两边,对折短绳,双手或单手拉绳角力,谁的脚先动或被对方拉过中间线,就算失败。要求:增加绳子牢固度,充分活动。
.png)
(2)轻物投掷
教学过程:在操场上利用跑道线由近至远依此划分标准:1分、2分···,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将绳子绕成“球状”或折叠绕成“棒”形或“锤”形,以作为轻物代替垒球、手榴弹、实心球等进行投掷练习,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要求:体会肩上屈肘和转体挥臂以及原地抛投的投掷方法。
.png)
第三关:小青蛙跳跳跳
教学过程: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和双人配合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一带一”跳、双人并排跳、双人交替跳、双人交叉跳等等。要求:善思考,敢尝试,团结协作。
.png)
五、运用此项辅助性器材的效果分析
1.从教学实际情况来分析
依照体育教学大纲规定,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青蛙的成长历程”的情境路线进行,依次为“小蝌蚪游游游”、“小蝌蚪玩玩玩”、“小青蛙跳跳跳”三个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示范、启发、点拨等方法,在利用短绳为辅助性器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尝试、模仿,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
(1)小蝌蚪游游游: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损伤,而且可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该环节的设定目的有三,其一是熟悉场地器材,明确本课学习内容,二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于音乐和节奏的喜爱,使得其能具备良好的体姿,三是全身都要活动,身体的各部位都要照顾到,运动系统和内脏充分活动,促进身体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动作到位,身体舒展,避免在运动中受伤。
(2)小蝌蚪玩玩玩:短绳在学生中是最为普及的一种体育器材,由于它的轻便、易携带、造价低、不受场地、天气影响,而且有很强的趣味功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利用短绳是进行身体锻炼非常有效的途径,故笔者注重在体育课堂中开发短绳游戏项目,逐步实现“一物多用”的效果。
为了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笔者设计了“小马车”游戏,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双人驾马车和多人驾马车,要求学生密切配合,体会利用短绳进行奔跑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而有关于跳跃能力方面的游戏,笔者根据学情设计了“流星锤”、“接地龙”、“图形跳”三个游戏。此外,利用短绳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能力,如笔者按要求在进行“斗智拉绳”的过程中增加绳子牢固度,着重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若考虑到场地器材的安全性与便携性,也为了让学生体会并掌握肩上屈肘和转体挥臂以及原地抛投的投掷方法,笔者还设计了“轻物投掷”的游戏,让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投掷概念的基础上,强化以组为单位,将绳子绕成“球状”或折叠绕成“棒”形或“锤”形,以作为轻物投掷练习。
(3)小青蛙跳跳跳:短绳的基本功用在于学生可利用它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一带一”跳、双人并排跳、双人交替跳、双人交叉跳等等。通过这种简单易行、实效性强的方法,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敏性,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在练习单人快速跳绳的同时,可插入一些双人配合的练习,既可以调整运动负荷,又可以提高团队意识和配合能力,笔者鼓励学生动脑筋创编新的跳法,也可将旧的跳法自由搭配,“好作品”让其他学生模仿学习,而对于完成个别跳法有难度的同学,应加强个别指导,笔者采用了“一帮一”、“一带一”的方式,安排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增强合作。通过各种跳法练习和双人配合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跳跃方法,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自信、认真进取、刻苦努力、勇于拼搏的精神与合作能力。
2.从学生实际情况来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但注意力指向性较弱,特别喜欢与同伴做游戏,团结协助意识较弱,但竞争意识较强;认知技能的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但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快,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不乏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
而在短绳方面的学习,长时间固定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短绳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导致在他们的定式思维中认为短绳的唯一功用就是并腿双脚跳,同时与之伴随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面对这些现状,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利用短绳发展学生的奔跑、跳跃、力量的能力,其中可采用两人一组、多人一组、集体练习等多种方式,以游戏作为主要形式进行练习,将短绳的功用发挥到极致,真正做到“一绳多用”。同时,短绳也可作为一项集体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组员之间默契配合。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会了团结互助,收获了友谊,体验了成功,更感受到了短绳这个辅助性器材的魅力。
六、运用此项辅助性器材应注意的事项
1短绳作为较常见的器材,课上安全的使用距离,课后妥善的保管与存放,实有必要。
2.短绳对于场地要求较低,如何合理充分的使用场地,应作为一项考虑内容。
3.整节课中分组练习使用较多,教师应提前平衡学生之间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以做出恰当的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