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郭威
[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推进,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教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应试教育,
        郭威
        德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推进,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教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应试教育,而是将教育重点向素质教育开始倾斜。在小学阶段,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科目之一,对于小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开始探究相应的教学措施,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科目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率。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现状,通过分析当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出相应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给予教师们一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教学措施探究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们灌输的理念就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这导致了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语数英等主要科目之中,对于音乐这类素质教学科目接触甚少。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不理想并不是教师一方的责任,而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下面的文字中,笔者将从多角度寻找影响音乐教学效率的因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的一大重要意义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辨明美丑善恶。审美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能力之一。音乐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得自身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并且陶冶情操,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且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各种领域,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学习下可以接触到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促进综合能力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促进协作能力
        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于陌生的集体生活还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音乐教学则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建立一种协作意识。这不仅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今后良好班集体的建立也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是需要集体完成的,比如合唱、歌曲演奏等。这些学习项目都需要多个学生的参与才能进行下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着,渐渐地拉近彼此的距离,最终提升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
(三)提升学生的理解、想象能力
        音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它主要是通过音符、乐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中心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这种抽象的事物无法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借助自身的想象能力,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可见的画面,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理解。经过不断地学习,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在习惯应试教育模式之后,对于这类素质教育的兴趣并没有太多兴趣。陈旧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动力,并且对于接触甚少的音乐科目的学习,学生本身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去支撑自己进行学习。因此,学生更加不敢主动接触,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时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不当
        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当,也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都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下,没有足够的、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并且教师的教学方法无非就是那几种,教师领唱,学生跟唱;教师弹奏,学生练习;考察方式也很单一。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怎么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呢?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究
(一)创设情境,进入学习状态
        情境教学法是当下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正式上课前,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向同学们讲述学习歌曲的背景,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目的;借助多媒体展示等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一章内容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说起:同学们,大家一定都会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吧。我想问问大家对于这首歌了解多少呢?大家可以从各种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学生一:我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者是田汉,作曲者是聂耳。学生二:这首歌象征着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都不会被磨灭。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不断的激发,从而刺激学生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的欲望。
(二)化抽象为具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课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设备,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设备,从多角度向学生们展示音乐的内涵。并且,对于音乐这种抽象的科目来说,如何降低抽象化,将抽象的事物变成具体可见的事物,被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歌词转化为图片或视频,学生根据具体可见的画面进行记忆学习,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一首儿歌变成了动画片,蜗牛和黄鹂鸟都变成了视频中的艺术形象。学生在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容易,利于自身进行记忆。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歌词来说,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要,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熟练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举办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教学不只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而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为此,教师可以多举行一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比如歌唱比赛、情景表演等。将一首歌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不断提升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某一章的学习内容后,举行班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一章所学的内容中,任意选取一首歌曲,通过歌舞表演、对唱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在参与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歌曲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表演的过程中,与曲中形象同呼吸共命运,切身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这种多样的活动相比于单纯让学生一个一个进行独唱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能更加地融入进去,不会因为个人的胆怯而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鼓励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在参与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促进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进步。希望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们能够不断探究和创新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秀丽.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想象力、创作力培养之我见[J].北方音乐,2018,38(3):178.
[2]张莉莉.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提高参与度的策略与研究[J].华夏教师,2018,(13):34.
[3]魏姜欢.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及有效应用研究——以厦门市杏东小学为例[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7.
[4]袁橙.从支教探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教学实践探究——以黄冈市蕲春县音乐教育为例[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6.
[5]陈治梅.电教媒体使语文教学精彩纷呈--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12):119-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