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畅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小学校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091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与市场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趋之若鹜。因此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小学阶段新增了电脑美术这一教学内容,旨在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点燃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电脑美术这一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本文立足于电脑美术的信息特性,首先阐述电脑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必要性与意义,接着深入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利用电脑美术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并结合案例分析,希望能为电脑美术教育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电脑美术、创新思维、教学实践
电脑绘画是美术在现代社会应用中的主要实践方式,传统的绘画技艺逐渐成为一种高深的艺术,并不再具备实用性。而电脑绘画却应用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脑绘画已经不仅仅拘泥于绘画的形式,而更多的是演变成为一种全新的美术表现形式。同时,大部分学校也及时更新了相应的电脑硬件设备,为如今的小学电脑美术教学保驾护航。
一、电脑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源动力,亦是综合国力的地基。因此作为国家文化力量的后备军,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相关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其建立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思考方式。电脑教学室的设备能够满足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的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信息化浪潮的趋势下,电脑美术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系统性地提升学生美学素养。
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是一种宝贵的创造力,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亦提升了人们信息获取的速度与知识深度。因此笔者认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能够在分秒之间掌握世界各国艺术的精髓与脉络,亦没有哪种绘画途径像电脑美术一样,可以帮助创作者完成各种各样的艺术效果,并不再受限于创作材料与场地的限制。这种艺术创作的相对自由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引发其创作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的支撑,便能够促使学生运用各项已掌握的知识来完成实践,通过电脑绘图软件强大的功能性来提升并完善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发散意识,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二、利用电脑美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探究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笔者的教学经历中,深刻地认识到通过电脑美术的相关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电脑实践技能与美术综合素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体验式的教学环境,加强电脑绘画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并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课堂情境的设置分为物理情境与心理情境两种,笔者认为如果想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综合两方面教学情境,为学生打造有氛围的课堂。
具体来说,物理情境的营造主要依赖于教室的布置,而布置的内容则需要与课程相匹配。在电脑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设计调查问卷,采集并总结学生的信息,找到他们内心对电脑美术感兴趣的点来作为课程切入点,适当地在教室中将花草、盆栽与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玩偶布置其中,这也有助于学生在实践环节里进行有价值的参考。这种物理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创作兴趣与好奇心,提升并保持他们在电脑操作过程中的兴奋状态。
此外出于电脑美术信息化的特点,教师亦可以将电脑教室布置的兼具未来科幻感与艺术性,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达到满足与平稳,也能够让他们与科技、创新、未来等意象相连,从而提高其大脑活跃度。
心理环境的设置则主要依靠课堂内容的传授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否得当来实现。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播放动画片等影音视频,在心理上激发学生对电脑美术的渴求与认识。同时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示范微课,带领他们在观看教学视频的同时,直观清晰地了解电脑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功能,帮助他们做出具有创新思维的绘画作品。
(二)加强师生互动,合作讨论课程难点
电脑美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科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紧跟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进行完课程的讲解后,马上让学生投入到针对知识点的实践中去,并不断巡视,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同时,还可以用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巡视讲解法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学科难点,避免一刀切的课堂模式。
具体来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度的教学交流,有助于师生间建立更好地情感关系,促进课堂良好教学氛围的诞生。这种师生间的交流还能有效避免学生不敢举手问问题的现状,能够让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在平等的平台上展开教学交流。在遇到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时,学会积极维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及时排解其在学习中遇到的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强且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在鼓励的同时找出问题,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其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进行学习实践。
在笔者的教学中,就曾经讲到用电脑软件PHOTOSHOP制作花边图案。这个课程的重难点在于运用编辑功能中的复制、粘贴、旋转、变形、排列工具创作花边图案,亦考察学生的平面构成思维与意识。因此笔者在利用微课示范制作了一个花边图案后,便立马让学生用学生机进行实践。在巡视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不会运用变形工具,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将图案变形后不会排列。这其实暴露出学生对于电脑技能与平面构成知识的匮乏问题,那么身为教师便要积极地、及时地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度过学习上的难关。
(三)进行课堂小结,进行作业评述反思
有反思才能有进步。在电脑美术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结,并推进学生小组间的讨论与评述,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反思和及时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通过课堂小结,能够总结并梳理当前已学知识的脉络,再一次熟悉课堂知识并提升自身掌握电脑美术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学生小组的交流与课堂的自述与他评,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创新实践意识的养成。笔者认为,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作主题确定到作品完成的这一区块间,是一种创作思维脉络的体现。因此进行课堂小结,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去阐述这种脉络的过程,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同时,他评环节亦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在自述环节中的创新理念能否被大部分人所理解和接受,在另一层面规范学生的美学意识,从而不至于让思维过于悬浮而完全脱离学科常识。
三、总结
电脑美术因其高强度的信息技巧考验着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一直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时至今日,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学习的必备工具,而艺术也在不断与电脑技术相融合,探求更为未知与创新的道路。平面设计、动画漫画制作、插画排版都离不开电脑绘画,因此在小学这一阶段及时锻炼学生运用电脑进行创作的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发散能力,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徐亚非.计算机绘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