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秋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 253400
摘要: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自身的思辨能力是进行高效教学的主要基础,所以教师务必要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若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在课堂上结合相关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问答教学。历史知识由于零散缺乏规律性,结合问题教学可以有效的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本文就高中历史问答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答教学;思辨能力;策略探究
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前提,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能力,设置不同问题,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史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最后作为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一、课前提出问题,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若直接进行内容讲解,一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不足,这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首先对即将讲述的知识进行大的脉络梳理,随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述《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历了多次的分裂,但是最后还是重归一统,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几千年来的大一统思想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观念中。教师还可以询问:第一次实现大一统是谁?学生:秦始皇。教师可以继续提问:秦国最开始十分弱小,在诸侯纷争的时代它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具体的过程又是什么?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板书,随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进行拓展,讲述吴起变法,李悝变法,结合信息技术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兴趣。
二、根据教材提问,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思辨能力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该意识到进行问题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同样也是新时期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为达到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对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理解,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教师及时加入,拉近师生距离。
例如教师在讲述《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地图,让学生进行观察,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大部分的政权处于南方,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的地图进行相应的讲述,思考具体的问题,学生进行相应的回答:在安史之乱之后,经济中心逐渐南移,人口大量南迁,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实际是钱粮人口决定,所以大量的王朝出现在南方。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拓展,为什么宋代会出现兵将不识的局面?一些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较多,进行相应的回答:唐朝灭亡于藩镇,朱温建立的后梁,奠定了军阀决定话语权的基础,而北宋的皇帝是大的军阀,由于受五代十国的影响,初期军阀还是存在,为巩固统治,宋朝皇帝不得不进行这样的改革,通过根据教材提问的方式,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思辨能力。
三、设置不同问题,进行层次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彼此不同,教师若采用整体教学法,忽略学生的差异性,会使学生丧失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问题,进行层次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设置相应的主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
例如教师在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问题,比如对于历史知识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两次鸦片战争,我国签订的相关条约都有哪些?对于具有一定历史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又是什么,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借助这样的问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同时对于历史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思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给自己一个机会,能否改变局势?教师由此借助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争取的历史观念,进行层次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合历史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培养正确观念
同时在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否具有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也是能否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史料,提出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同时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讲明相关的出处,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的学习观念,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史料中发现相应的细节,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高效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述《?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史料讲述西汉的大一统措施,比如出击匈奴,用五铢钱,设立内外朝,以及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史料,讲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东晋时期的,门阀政治之间的关系,结合历史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培养正确观念,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比如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教师还可以适当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探究,讨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学习历史的正确态度,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野史不一定错,正史不一定对,但是如果看了与自己观点契合的野史,就由此否定正史内容,也是错的,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
五、适当进行拓展,鼓励学生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在进行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课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及时监督学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设置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以及探究性,鼓励学生探究,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任何时期的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这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讲述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结合美元霸权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讲解,同时向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但是在时代的发展下,也不能一味的顺应潮流,每一个国家其实都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那么中国将怎样面对挑战把握机遇?教师还可以结合当下的一带一路进行讲述,开阔学生的思路,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创造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历史问答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内容进行课前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学习;同时在教学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进行直观教学;其次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差异性进行分层提问,并适当结合历史史料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凤丽.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技巧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323.
[2]尹涛.善提问引思考,巧留白促升华——探寻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新思路[J].新课程(中),2015(08):88.
[3]张瑶.浅析问答型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