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可拆卸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赵雨泉
[导读] 开学没多久,楼上的寝室一改往日的宁静,踢踏声和挪动桌椅声,声声入耳,扰人清闲。有时深夜仍然不绝于耳,室友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屡屡破口大骂。由于楼层的错位,很难判断到底是哪个寝室,这种单一输出咒骂还找不到罪魁祸首的方式,当然是没什么用。

新乡学院  赵雨泉

        开学没多久,楼上的寝室一改往日的宁静,踢踏声和挪动桌椅声,声声入耳,扰人清闲。有时深夜仍然不绝于耳,室友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屡屡破口大骂。由于楼层的错位,很难判断到底是哪个寝室,这种单一输出咒骂还找不到罪魁祸首的方式,当然是没什么用。
        但我置若罔闻,如入无人之境,学习睡眠一如往常。室友不解,我笑一下:“我能把耳朵拆了。”
        她笑一下,觉得我指定是聋了。
        大前提是我没有为制造噪音洗白,只是人难免遇到多嘴多舌,噪音只是最低等级的言语困扰。我躺在床上听着楼上时不时的声响,如果情况一直这么下去,难道我该走向精神衰弱的结局吗?我不会这么期待。所幸我的耳朵可拆卸,然后屏蔽纷乱,以至天地无形若处白茫茫一片的虚空,唯有眼前所办之事尚在。完成之时,便顷刻烟消云散。
        难道这样不好吗?《齐谐》“诳”之章曾记录一则志怪逸事,原文已无处可寻,唯有口耳相传之片羽。不知某年日月传入赵某之耳,删其粗鄙润色逻辑,自成一篇。
        话说先秦有一乡人忽然耳痒难耐,于是求问神灵,神灵对答:“你的耳朵里有太多灰尘。”乡人自认沐浴如常,感到奇怪。神灵缓缓而谈:“一举一动皆受人言语之扰,不辨妍媸,只会唯唯从之。日积月累,自然多了不少灰尘。



        生活中劝人放弃的人太多了,哪怕有天想和朋友去吃个煎饼果子,都很有可能劝你:“人太多,别去了。”可是生活不缺煎饼果子,缺的是前进的目标。每选择一个目标,消极的言论都会随之而来——这个不该、那个太累、我有个亲戚朋友……
   有时候很难不茫然或者焦虑,在执行时就会忍不住回想这些纷乱。试图当没听过,又不见得能提高效率,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这和“乡人耳痒”有什么区别?
   但是耳朵可拆卸,并不是自暴自弃,逃避现实的方法。《孟子.梁惠王上》第五章中,梁惠王曾问孟子:“群臣进谏的人太多了,一件事有多种意见,有时甚至完全对立。寡人觉得烦闷,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孟子对答:“我听说,楚国有一奇人,号称有一对可以拆卸的耳朵。夜间睡眠时摘去,以便安稳入睡。谁知一日邻居家着了火,因为拆掉耳朵,听不见邻居的呼喊,他便被烧死了。所以国君要有一双听得进去进谏的耳朵,又在遇到奸佞谗言时知道避而不听。”
   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人难免得违抗自己的喜好接收言语。而且言语的可利用性全靠自己揣摩,毕竟有时言语难免有目的性。那么,判断的能力非常重要,判断在听取良言时字字入脑,判断在听到纷乱时和我一样拆卸耳朵。已到文章结尾,不妨做个测试:“作者上述的举例完全是真实的吗?”
        小小把戏,博君一笑,言归正传。接着一心一意地专注自己的目标,排除一切嘈杂纷乱。只有这样,你同我才在这难免纷乱嘈杂的环境中打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