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世味是国学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兰敬雯
[导读] 一壶珀色的茶,即使早已凉透,还萦绕着几分迷人的香气。而在这世间,再没有什么比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更加深厚,散发出中国文化特有的香气,浓郁又温和。中国人将这种把学术与人格境界融为一体的学问,称为国学。

新乡学院  兰敬雯

        一壶珀色的茶,即使早已凉透,还萦绕着几分迷人的香气。而在这世间,再没有什么比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更加深厚,散发出中国文化特有的香气,浓郁又温和。中国人将这种把学术与人格境界融为一体的学问,称为国学。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也。”国学被称为国学,正是因为它是国家存在的根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国学,就像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珠,照亮了过去,引领着未来。当孔子学院在一个个国家建立起来,来自两千年前的孔子对世界发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友好呼喊。因为国学,文化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得以碰撞交融。学习国学,将自身化为鲲鹏,或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或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中,哀叹于屈原饮恨投江,惊艳于西施浣纱沉鱼。探寻国学的过往,使一段段被人忘却的往事浮出水面,使人在古老的街巷中触摸历史的脉络。
        冷落门庭,仍需偶有高士雅客来访,春水佳茗,亦要同亲朋好友共饮。可如今的国学,却还面对着人们的诸多误解和诽谤。行走在街上,随意拉过一个人,或许他可以给你背首诗,但这些诗恐怕都止于课本,似乎国学的意义只是考试时一段令人头疼的文字。幸好!幸好还有那么多热爱国学的侠士挺身而出,将国学的火种传播到千家万户,也将中华民族快要遗失的魂魄找了回来。


学习国学,传承着中华文化中令人惊叹的技艺,又将那属于中国人的侠士品性,展现得更加超然。
        东坡恨海棠无香,冰心则认为若是香的不妙,宁可无香。国学亦是如此,虽然香气不是很浓郁,却包含着深沉的世味。正如品一壶茶要品色香,国学的色、香、味更需要好好品尝。学习国学中的经典作品要先看到其丰富的种类,观其“色”,让为人英雄,才子佳人,印刻在脑海之中.更深入的学习国学,体会到佳词美句中隐藏的道理,嗅其“香”。当典雅流畅的文句与作者的心思交汇在一起,用心感受,那文字与意境的结合会使人行走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地方。最后,当人们回首细数那些国学的精美片段,剩下一阵甜美的回甘,所有复杂的词句,内心的感受都在这回甘中舒展。学习国学,会使你更加热爱生活,无论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带着它的回味。
        热爱国学,所以才会思考它的意义。而这思想的种子,早在蒙昧的时期就已种下。在传统中国人的家庭里,有谁不会念诗呢?早在孩童刚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就以教会孩子念诗为荣。俯看“白毛浮绿水”、仰观“香炉生紫烟”,那些零碎的诗句一笔笔地勾勒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雏形,国学便在这里得以传承,并源远流长。学习国学,用高雅的词赋洗礼人们心灵的尘土,用沉重的历史书写厚重的灵魂,于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高洁的雅士。
        人间许多风景,看过就遗忘,唯有带着情感,方铭心刻骨。当我们第一次品味到国学的时候,就注定逃不过命运的连接,学习国学的意义,寻找它背后的深沉世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