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张炜
[导读] 童年的印象里,在奶奶家的周围都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大杂院,一户户的院墙连起来就是一条条巷子。没有整洁的柏油马路,也没有华丽的建筑,却有着另外一番乡土韵味:巷子里的邻里都互相熟络,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总有一群人搬着小板凳聚在某家院子的大门洞里,聊着家常。乡亲间的关系非常淳朴,今天你给我端一碗自制的大酱,明天我给你送一捆白菜帮子,就是在这些小东西的互相赠送之间,那种友好而又返璞归真的亲切感时至今天依旧令我回

太原理工大学  张炜

         童年的印象里,在奶奶家的周围都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大杂院,一户户的院墙连起来就是一条条巷子。没有整洁的柏油马路,也没有华丽的建筑,却有着另外一番乡土韵味:巷子里的邻里都互相熟络,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总有一群人搬着小板凳聚在某家院子的大门洞里,聊着家常。乡亲间的关系非常淳朴,今天你给我端一碗自制的大酱,明天我给你送一捆白菜帮子,就是在这些小东西的互相赠送之间,那种友好而又返璞归真的亲切感时至今天依旧令我回味无穷。
         巷子里住着一位四十多岁的磨刀匠,邻里间都喊他“老刘”。每天早上八九点钟,老刘都会蹬上三轮板车,载着磨刀石、水桶和其他磨刀的工具,从院子出去一直沿着铁路,去附近碰一碰需要磨刀的人家。白天老刘几乎很少在巷子,等到傍晚五六点的时候,太阳发出的光像火一样赤红的时候,老刘总会从巷子的西头缓缓地蹬着他的三轮板车,“戗剪子嘞,磨菜刀……”,在太阳火红色的幕布下,老刘像一名话剧演员,唱着自己的歌,蹬自己的车,缓缓地在巷子这条狭长的舞台上登场。在夕阳火红的阳光下,几缕光穿过老刘侧脸上的沟壑,连老刘的两撇小胡子也染上了这鲜艳的红色,使得老刘的侧脸又多了几分沧桑。赤红的背景下,老刘好像油画里的人一样,伴着他沧桑的嗓音,老刘一天的工作也就结束了。
        “老刘,我家电表烧了,有空给我看看?”,“老刘,我家水龙头坏了,啥时候闲着帮我修修?”,“老刘……”,无论谁来找老刘帮忙,老刘都会像做自己家的事情一样特别卖力地帮助他们。


“瞅瞅人老刘做的活,那叫一个巧!”不论是卖力气的瓦工活,还是讲究细致的电工活,到了老刘的手上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刘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形象,是那个闷热的中午,巷子里安安静静的,老刘蹲在门洞荫凉里,用粗糙的手整理着电灯里的漆包线,不知过了多久,老刘在复杂错综的电线里摸索出那条有问题的线,剪掉胶套,把铜丝掰开再与另外一段再系在一起……巷子里的各种杂活似乎没有能难得住老刘的。
        老刘的好手艺经常得到别人的夸奖,但是最令他开心的还是听到别人夸他的儿子。那时老刘的儿子还在读高中,在班上的成绩比较出色,巷子里的人们也都非常羡慕老刘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晚饭过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时,每当有人夸老刘的儿子,老刘总是将眼睛眯成一条线腼腆地笑笑,搓搓手再看看手心,说道,谁知道这小子将来能混咋样。周末的时候,老刘总是呆在家里陪儿子,听老刘的妻子说,爷俩有时候尽管没什么话可说,可老刘还是愿意坐在儿子的旁边,哪怕就这样看着,也笑得很开心。虽然老刘嘴上没从承认过,可巷子里的人都知道,老刘最关心儿子的成长。每当老刘家里有好吃的,老刘都会先留给儿子吃。直到后来自己参加高考,我才体会到,原来父母都希望为自己的孩子在这段时间,尽自己的一份力给自己孩子最好的,这大概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
每当天空擦黑,巷子里的人们吃过了晚饭,便三两户聚到某一家的门洞下,趁着太阳下山后的阵阵清凉,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不亦乐乎。但后来,奶奶搬了家,我和这里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不知后来的人们都何去何从,也不知老刘现在又身在何处。
        寒风乍起,几缕凉意不经意间触动了对千里之外那片故土的丝丝回忆。一张被岁月模糊的面容伴随着一阵被时光削弱了的声音,正如曾经某些傍晚和着微凉的风吹在身上一样。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赋予着生活中的另一种淳朴的惬意,伴着此刻身上徐徐的秋风与脑海中回荡的那句“戗剪子,磨菜刀”将无限的思绪都揉进清凉的风里,吹过我吹向远方,吹过故乡的那片土地,或许也可以吹过此时此刻的老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