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我的家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王宁
[导读] “黄河之北,太行之南,同盟山下是我家园……获嘉我的家,梦的起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妈妈说这是“县歌”,我就特别激动,获嘉县这么一个小地方也有县歌?然后就很认真的学了学,当然,这是小时候。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歌曲繁多的类型使我对它也不再热衷了。再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获嘉县的大道两边的路灯“唱”起了歌,每天在中午和下午四点左右开始,除了《我和我的祖国》之外,就是《获嘉我的家》,慢慢的

新乡学院20级语文教育3班   王宁

        “黄河之北,太行之南,同盟山下是我家园……获嘉我的家,梦的起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妈妈说这是“县歌”,我就特别激动,获嘉县这么一个小地方也有县歌?然后就很认真的学了学,当然,这是小时候。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歌曲繁多的类型使我对它也不再热衷了。再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获嘉县的大道两边的路灯“唱”起了歌,每天在中午和下午四点左右开始,除了《我和我的祖国》之外,就是《获嘉我的家》,慢慢的,自己也又熟悉调调了,会哼哼几句了。
        获嘉这个名字的由来,我到初三才了解一点。后来高三的时候,语文老师是个五十多岁的教授(听说是从大学下乡来了我的高中),特别的学识渊博,不管什么都能够说出很多道理。他有一天在某一节课上,给我们讲了一讲“获嘉”名字的由来:在西汉武帝时期,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杀西汉政府使者终军等。武帝派大兵讨伐,获吕嘉首级。当时武帝东巡至获嘉县境,遂以其地置县,赐名“获嘉”。所以,获嘉获嘉,捕获吕嘉,名字就这样产生了。
        我们获嘉县除了名字有故事,特产也是有故事的。这不,饸饹条来了:相传,殷商末年,有一个小诸侯国的侯王叫苏护,他有一个女儿名妲己。因侯王遭奸臣陷害,殷纣王派兵征伐。侯王苏护为保全子民免遭生灵涂炭,就派人送珠宝和美玉谨献给纣王。但纣王不满足,迫不得已,苏护决定把爱女苏妲己送给纣王为妃。    
        在路上的第一天,一行人马行走到宁邑侯国辖区内(今获嘉县徐营镇宣阳驿村一带)时,天黑了,就决定住在这里。晚上,宁邑侯设宴招待。饮酒吃饭正酣之时,苏妲己忽然昏倒。众人以为妲己醉酒昏倒,慌忙派人用小麦面熬制做醒酒汤,人们把搅拌好了的面的浓汁倒入蒸煮器皿甗(yan)中蒸煮,过了一小会儿,人们端掉甑,看到肉汤内的面条很是惊奇。


这时,忽听有人催问,做饭的人赶忙将面条和肉汤混在一起舀进食器中,端到妲己面前,此时恰好苏妲己苏醒过来,侍奉者大声叫道:活啦、活啦。
        后来,人们人为地把这种面条汤叫做“活啦汤”。到了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在亢村黄河大堤上开了一家酒店,并对原来的“活啦汤”很多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改进,使“活啦汤”更加美味可口。刘伶一直认为“活啦“这名字不雅。一日,他面对黄河(当时叫大河),浮想联翩。想到了河水、洛水,河洛文明历史渊源。面条又像奔腾不息的黄河,九曲十八弯,随取其音加食字傍,成为“饸饹″条。就这样‘饸饹条’的名字诞生了,一传十,十传百,在获嘉县域境内流传开来,成为当今的获嘉饸饹条。
        这是我们获嘉县的一个特产,我就是从小吃到大的,但因它的碱味稍大,就有些人会不喜欢。我们还有一个特产是中和烧饼,产生于中和镇,我的老家就在中和镇,它也是很好吃,也很有名的,如果大家有机会到获嘉的话一定要尝尝这两样特产。
        我们获嘉县内有一座山,好几年了才知道那是一座山。山不大,叫同盟山,山上有一座庙,叫武王庙,为缅怀周武王而建的。每年正月十五,十六,获嘉县人民都会去烧香拜佛,妈妈这时候也会带着我们去拜,庙里有好多小房子,我们去每个小房子里都拜拜,有些小房子只有一座人像,有些里面有好几座,我们就是挨着拜。一年我们也就来这么一次。
之前听我妈妈说,北京有位老人,不知道做什么了中奖了,奖品是来获嘉县同盟山旅游。我当时就笑了,心想同盟山只有庙而已,有什么好旅游的。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还是骄傲的,我们获嘉县同盟山原来还挺出名的呀。
        获嘉县中心也不大,要从周边骑电动车转一圈的话也就大约四十分钟吧。它不贫穷,但也不富裕,人倒是不少,除了中心有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周边村的也不少。
        获嘉县和它周边其他县比,算落后的,但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最爱它。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是我的家乡,获嘉我的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