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余玲玲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新时期下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政治中的核心素养之一,需要教师在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定义公共参与素养的意义,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本文就高中政治学科中公共参与素养的意义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

浙江温州苍南县马站高级中学   余玲玲  325809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新时期下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政治中的核心素养之一,需要教师在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定义公共参与素养的意义,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本文就高中政治学科中公共参与素养的意义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大家带去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过程,公共参与素养,有效途径
        【前言】
        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方向的理念,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思想,由此可知新时期下我国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在高中的政治科学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有关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这也是为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以及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之一。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更好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的理念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认识更加的深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自主学习性。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尤其是在高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正确的政治意识素养,这也是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应围绕学生进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心理有效的把控,对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关注,并且医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政治思想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公民的政治生活”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将整体的框架带领学生进行梳理:什么是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序的公民政治生活对于社会的意义、如何使得公民在社会中依法有效的履行政治生活的义务和享受怎样的权利等方面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学生进行了解。梳理的知识体系以后,学生再对教材进行学习时就有了头绪,同时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相关的公民政治生活知识以及前后知识点也能做到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思想观念。
        二、塑造合理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实践教学
        注重对于学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除了政治学科教材上的知识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时事政治或者经典的公共案例,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的探讨。


通过探讨,既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公共参与素养的认识,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关注。教师也可以利用当下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典型案例为引,塑造一个教学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发现身边的真实案例,同时可以投入实践中,有助于学生更直观有效的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例如,政治教材中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某村委会成立了一个理财小组,对于村里的账目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检查,之后将查账的结果在全村中进行公示,如果村民对于某项支出存有异议,可以直接找到理财小组进行账目复查。从此以后,在这个村没有了不合理的公款吃喝,村委会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对于村子建设也更齐心协力。这个教材中的案例主要是对于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主监督的相关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塑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名村理财小组的成员,如果是自己的话应该怎么做,同时另一些学生扮演村民,对账目来进行复查。这样的情景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类似的案例来进行分析,或者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三、以研究为主,科学的教学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教学的方法,以学生为主,凝练教材中心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学生自觉实践公共参与的活动。例如,教师从课题选择时就要用结合学习单元为出发点,找寻和公关参与内容有关的内容,设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相符的研究性主题;同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学习量和学习周期,以学期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教师只是起正确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进行小组、个人的参与,比如参与社会服务、慰问敬老院、社区公益活动等,通过实践和思想的结合,让学生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对于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新时期下的社会需求,也是当下教学工作的工作之一。这需要教师首先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思想,之后通过给学生创建一些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接受熏陶;同时做好学生交流的载体,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时政话题,让学生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学习地位;还要给学生创造具体的实践机会,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等。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政治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政治,学到的也才会更多,同时通过公共参与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给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打好基础,也为给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邓淑婧.浅谈社会热点事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以《文化生活》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205-207.
[2]王瑞良.探索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中“公共参与”的课堂活动设计[J].华夏教师,2019(24):68-70.
[3]张芬芳.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索与分析[J].高考,2020(18):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