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水 袁成
我写过很多关于人物的文章,可却没有一篇是关于母亲的.这让我每当在母亲面前说起时,便感到惭愧.其实,也不是我不想写.而是感觉到母亲太平凡了.以至于平凡得在她身上找不出一处重要的闪光点,让我来下笔.到了现在,我还是只能说说母亲的性格和她的为人.
母亲是胆小怕事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和小朋友发生了争执.母亲见到了.边拉我的小手边训导我说:“你这孩子,咋这不懂事呀.他大的,你给他争个啥吗?你让让他吗.“然后,边帮我摸眼泪,边把我抱回了家.就这样,她从不为了我而骂别的小朋友,也不会因为我和邻居闹别扭.说她怕事吧,好象有点冤枉她.记得我九岁那年的冬夜外面下着雪。父亲在工地里摸黑干活,我和母亲在家。由于我睡觉不老实,就给从床上翻下来了。结果摔伤了胳膊,疼的我哭闹不至。焦急的母亲顾不得去找父亲,就赶快背上我往镇上赶去。我不知道,,一向天黑了连院子外的厕所都不敢上的母亲,那天怎么胆子那么大.我只知道,在路过村子南面的那片乱坟岗子时.母亲把我往她怀里搂了又搂,步子也踉踉跄跄的.等把我抱到了镇医院,她的外衣,都给汗湿透了。?
母亲的童年是旧中国日渐衰败的阶段。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个时代,不要说女人没读过书,就是男人。能段文识字的,也不多。用母亲的话来说,她是瞎字皮不识的一个。拿根扁担横在地上,才知道是个“一”字。所以,不识字的母亲做起事来就直的很。她认准的事情,就是十头牛拉不会来的,也要去做。大哥大姐是吃公分长大的,没读上书。我们后来的几个,母亲应是吃苦受累,咬牙硬撑的,把我们推入了学堂,供我们读上了书。之后又把我和二哥送到了部队上。这其间的酸苦,我不得而知。现在也只能从父亲和母亲的对话回忆中。体会他们那时所遭的罪。?
其实,小时后我最气不过的是母亲的爱管闲事。我们的童年,也是国家刚刚成立的时候,当时赶上大饥荒,我出生的时间,生活才好了一点点。我是家里面最小的一个孩子,又是男孩。母亲为了给我补贴营养,就在全家人吃的玉米面锅粑粑旁边,单另给我蒸两个白面馍馍。可就是这两个馍馍,也不会全是我的。因为在邻居家的瞎子哥哥,哭着来到我家时。母亲或多或少的就会分给他一点。——瞎子哥哥是跟着他妈妈嫁给他后爸的,所以在他那个家便显得多余。吃饭常常是吃糠咽菜,有一顿没一顿的。实在饿不过了,就会偷偷的来到我家。而母亲每次都少不了他的。怕他后爸知道了,麻烦。就让他在我家吃完了。才让他回去。?
我当时不懂事,就常常的叫唤母亲向偏。而母亲对我的无理取闹,总是会爱怜的拍拍我的脑袋,一笑了之.?
我的母亲现在老了,尤其是前年父亲去世了以后。母亲便愈发的显得苍老了。我们几个真心的孝顺她,二哥几次接她到城里住。可母亲知道老年人的不便,总是不愿意过多的给我们麻烦。宁愿以一个人生活在乡下。她说看到我们几个,平安的长大,成家立业。也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母亲,舍予多少,都不求回报的母亲。?
有时间了,我就想和母亲多呆一会。可生活所迫,常年的漂泊在外,陪她的时间往往又少的很。每每在外想起她,心里便会一阵阵的内疚,欠母亲的太多了。?
现在,电视上演【走西口】,【老娘泪】,和【我的丑娘】我觉得这些母亲和我的母亲有好多的共同点。所不同的是她们是幸运的母亲,可以上电视,大家都见到了。而我的母亲,缺一个人。默默的在乡下,落莫的生活着。所以我写下此文寄托我无限的相思,留作永远的留念。
【母亲的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小半桶水也提不动了。哥哥,姐姐们都劝她别做什么了,但是,她倔的很。?还是硬挺着身体,冬天里把我女儿的棉衣拆洗了,又给短的裤脚加上布。一针一线的给女儿缝好望着母亲佝偻的脊梁,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母亲辛苦的拉扯大了我们姐弟几个。今天,又操心我们的子女虽然她的身体迅速的老了下去,可她那颗护子之心,却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