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钱招朋
[导读] 在初中阶段,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质,引导学生健康生活的能动性课程。初中体育教学的理念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而发生改变。新课标中明明确指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健康作为教学核心和教学指导。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利用好差异性教学,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潜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本文针对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的特点、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文章仅供参考

浙江省龙港市第一中学   钱招朋 325802

摘要:在初中阶段,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质,引导学生健康生活的能动性课程。初中体育教学的理念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而发生改变。新课标中明明确指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健康作为教学核心和教学指导。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利用好差异性教学,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潜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本文针对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的特点、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文章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分析探究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各个年级、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初中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体育课程比较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在体育课堂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恰好就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愉快的体育课堂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的特点
        (一)有机结合教与学
        教学活动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都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体育的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在传授自己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增加知识储备。而在差异化教学当中,教和学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要通过不断地知识拓展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此期间,也会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从而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沟通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重视体育课程。在每周有限的体育课程时间当中,还有一部分被其他与考试有关的学科占用。因此,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非常少,体育教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掌握所有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更加重视体育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其需求,再结合教学大纲来设计体育课程,在体育课堂当中,会有更多的体育活动选择。确保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与教师接触,通过多种体育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感情。
        (三)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差异化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尊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充分了解到自身在体育方面的优缺点,针对优点进行放大,培养自己的体育特长。



        二、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
        (一)充分了解学生体育综合素养,展现差异性教学本质
        教师在开展差异性教学之前,首先明确公平教育和差异性教学之间的关系。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公平公正的差异化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进取、自主实践和发现探究的能力。具体而言,与学生刚接触的阶段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在初期可以进行多项体育测试。通过各项测试结果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状态等信息。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以1000米长跑为例,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将学生的体能划分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训练目标。体能较差的学生需要达到基础的指标,而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需要完成高难度的训练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学生在锻炼当中逐渐掌握运动技能并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二)丰富体育教学实践模式,提高差异性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且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不贴合。很多学生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一旁做“观众”,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自身体质本就不强的学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逐渐成为体育课堂当中的“学困生”。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体育课堂整体的教学质量。为此,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的教学模式,针对体能不强的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在循序渐进中逐渐提高体育锻炼的强度与难度,提升差异性教学的有效性。
        (三)做好体育教学研究工作,赋予差异性教学发展性
        教学研究也是体育教学当中的重点环节,可以为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然而,部分体育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从而出现差异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无法体现差异化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广大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研究意识。通过教学-反思-再教学的方式加强对差异性教学的研究。具体而言,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差异性测试活动,让学生树立体育运动的意识,直面自己的身体状态并构建体育自学方案。教师再结合学生的特点弥补学生自学方案的缺陷,让学生开展正式化的体育锻炼,赋予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的发展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差异性教学势在必行,它能够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充分了解学生体育综合素养、丰富体育教学实践模式、做好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等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质量。教师在重视学生共性的同时,也要挖掘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方案。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培中.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分析[J]. 考试周刊,2016(07):108.
[2]梁北杰. 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体育运用差异性教学之我见[J]. 文理导航(中旬),2016(03):89.
[3]朱军. 解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中),2018(0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