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柳琴戏当代文化生态与音乐文化的变迁研究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陈旺 王瑞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加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苏北柳琴戏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拉魂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样也极具区域性特色。在柳琴戏发展的300年间,腔调,音乐节奏和旋律在不断的变化,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音乐类型,具有鲜明的特征。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及本土文化的冲击,在苏北柳琴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渐衰退的现象,在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盐城师范学院   陈旺 王瑞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苏北柳琴戏非遗传承人田野考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加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苏北柳琴戏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拉魂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样也极具区域性特色。在柳琴戏发展的300年间,腔调,音乐节奏和旋律在不断的变化,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音乐类型,具有鲜明的特征。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及本土文化的冲击,在苏北柳琴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渐衰退的现象,在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一现象警示人们,要加强文化的保护工作,形成文化自觉,并且能够自觉保护并传承柳琴戏,有效增强柳琴戏的生命力。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苏北柳琴戏的起源和艺术特征进行研究讨论,综合苏北柳琴戏的生态文化发展及音乐文化变迁,进行深入分析,有效加强文化保护工作。
关键词:苏北柳琴戏;文化生态;音乐文化;现状;变迁
        前言:在苏北柳琴戏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特定文化生态的影响,使得苏北柳琴戏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不断的演变,产生了特定的文化价值。而在近300年的发展过程中,苏北柳琴戏的腔调,音乐结构和旋律融合了其他音乐的精华,根据有时代特色,并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特征。而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苏北柳琴戏在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面临着内在主体和外在生态环境变化的冲击,难以有效带动苏北柳琴戏的发展,同时也让苏北柳琴戏的发展进入了瓶颈。在苏北柳琴戏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应对文化生态的改变,要在加强静态保护和动态传承的过程中,优化创新其发展的方式方法,全面加强柳琴戏的传承和保护。
        一、苏北柳琴戏概述
        由于柳琴戏是以柳琴作为主要演奏乐器,从而被称为柳琴戏。柳琴戏又被称为拉魂腔,而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出现了拉魂腔。在乾隆25年以来,拉魂腔形成了规模性表演,形成了班社,有专门从事拉魂腔创作和表演的艺人[1]。而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角色出现,可供人们选择表演的角色逐渐增多。而在拉魂腔发展过程中,由于角色的转变,使得艺人的道具和服装变得越来越丰富,而主要的演奏乐器为柳叶琴,在1953年,拉魂腔被正式命名为柳琴戏。与其他戏种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柳琴戏唱腔饱满,旋律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苏北柳琴戏音乐文化变迁
        1.腔调的变迁
        最早苏北柳琴戏是以地方方言作为主要演唱语言的,具有非常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格。因而方言语言系统上形成了苏北柳琴戏的演唱音韵,逐渐演化成唱腔。通过加强对苏北柳琴戏腔调变迁的研究,就会发现苏北柳琴戏的原声腔调与其他语言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与日常生活语言和特定的情绪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大量的丰富语言,而在古代语言交流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常依靠呼喊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与苏北方言语言旋律有着很强的相似性 。情绪语言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腔调,并逐渐融入到柳琴戏当中,形成了独特的腔调。
        2.音乐结构的变迁
        苏北柳琴戏是起源于民间原始腔调,并逐渐演化成为可以登台演出的专门戏曲。在苏北柳琴戏及音乐结构变迁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柳子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结构。


柳子戏音乐结构可以大致归类为柳子,曲牌,客腔等三种不同声腔组成。而苏北柳琴戏的音乐结构有曲板腔,曲牌,民歌小调等不同的类型。
        3.旋律的变迁
        苏北柳琴戏在变迁的过程中,吸收了多种不同的音乐旋律,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具有很强的特性和鲜明的特征。在苏北柳琴戏音乐文化变迁过程中,吸收了旦角拉腔,改变了苏北柳琴戏的音乐旋律,同时有效增强了苏北柳琴戏的艺术魅力,使得苏北柳琴戏区别于其他戏曲特色[2]。在苏北柳琴戏音乐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吸收了生角拉腔的相关内容,使得柳琴戏拉腔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旋律也更加丰富。
        三、苏北柳琴戏的生态文化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西洋音乐的传播,使得苏北柳琴戏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而更多的像苏北柳琴戏这种极具特色的小剧种进入了发展的困境。由于苏北柳琴戏起源于民间生活,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古时候具有较大差异,使得苏北柳琴戏的艺术来源变窄。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得苏北柳琴戏的艺术文化日益消退,文化逐渐边缘化,创作的源头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2.加快苏北柳琴戏发展的策略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加强苏北柳琴戏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苏北柳琴戏发展,走向文化自觉,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到戏曲,加强苏北柳琴戏的了解和发展。在苏北柳琴戏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综合市场和民间艺术发展的实际状况,考虑到我国艺术商业最大化的环境影响,以找准定位,有效带动苏北柳琴戏的发展。因而在苏北柳琴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在保证自身原有民间性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精英化,高雅化,充分发挥苏北柳琴戏的艺术价值,加强原生态艺术呈现。苏北柳琴戏反映了人们生活过的时代,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在苏北柳琴戏传承和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苏北柳琴戏未来发展的方向,采用静态的保护和动态的传承方法,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苏北柳琴戏。通过采用静态保护的方式,充分利用苏北柳琴戏的原生态艺术特性,保留最原始、最纯粹的艺术形式[3]。
        结语
        总之,在目前的苏北柳琴戏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由于生态文化环境不够乐观,加大了苏北柳琴戏传承和弘扬的工作难度。为了有效加强苏北柳琴戏的传承和弘扬工作,要充分发挥苏北柳琴戏的地域优势,有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充分体现文化自觉,让更多的人能够充分了解柳琴戏的发展渊源。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对柳琴戏的支持和保护,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全面加强苏北柳琴戏的生态保护与传承。通过有效的改编和创作,不断增强苏北柳琴戏的生命力,以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李春颖.苏北柳琴戏当代文化生态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5(4):50-53.
[2]李春颖.苏北柳琴戏的艺术风格略考[J].艺术评鉴,2019,(7):137-138.
[3]程志.苏北柳琴戏与淮海戏的传承[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3):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