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影响及促进对策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李建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逐步成为各个学者研究的重要话题。在传统社会中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定义则是身体上没有疾病即可,但是就目前的社会而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往往也因为心理逐步影响到生理上的健康。如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自卑感以及脆弱感。在分析中发现,家庭影响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对家庭

天津市南开大学   李建   30007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逐步成为各个学者研究的重要话题。在传统社会中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定义则是身体上没有疾病即可,但是就目前的社会而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往往也因为心理逐步影响到生理上的健康。如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自卑感以及脆弱感。在分析中发现,家庭影响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对家庭影响的探究,提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影响;策略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其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会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高度。而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则是家庭因素。如何将青少年打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则需要充分的研究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产生的心理作用,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青少年逐步养成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三观。
       一、家庭影响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概述
        (一)家庭影响
        家庭影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软环境的影响,另外一种则是硬环境的影响。硬环境的影响通常是指父母本身接受教育的水平、家庭的物质条件、成员组成结构等,这种条件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还有一种则是软环境的影响,是指在家庭中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影响。比如父母的道德品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父母的关系、家庭整体的基调,如压抑等[1]。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学家认为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分别是青少年具备自我的安全感,能够对自我的行为进行批判性的看待。在环境面前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被环境的因素所影响。在遇到挫折之后,可以打败挫折,勇敢地前进。能够正确的处理好和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简言之,所谓的心理健康则是在一种状态下,能够做出积极的反应的一种行为和心理。就当下的青少年而言,正处于社会的改革时期,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人际,青少年都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比如自卑、逆反、冷漠等心理均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对家庭因素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进行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因素分析
        (一)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结构对青少年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首先分析核心家庭结构,这属于一种普通的家庭结构形式,通常在该类家庭中是存在一对夫妻和孩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可以将所有的重心放在对孩子的抚养培育上。这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以及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在70年代的时候,国家开展了计划生育。这种核心家庭结构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对孩子过于的溺爱,也造成了一大批的青少年胆小,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心。第二种结构则是单亲家庭结构。离婚率的增加使得当下很多的孩子都是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的。如若孩子未正确的理解父母的这种行为,就很难和父母亲保持较为亲密的关系,甚至会出现一种冷漠、叛逆等性格,和他人相处时也表现为不合群。对于重组家庭而言,如果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感受到幸福感,那么并不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但是如果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感受到了压抑长期在夹缝中生存,往往就会越来越自卑,且具有攻击性[2]。
        (二)家庭成员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的成员关系在这里主要讨论两种关系,分别是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指引人物。父母之间关系融洽,孩子的性格必然会越来越活泼。但是如果父母亲长期的吵架,青少年也会表现出暴躁,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同时会对未来青少年的婚姻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种关系是亲子关系,通常父母在管教孩子时,由于年代的不同,思想不同,很容易会发生矛盾。在解决这种矛盾时,有些民主的家庭会和子女友好沟通,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传达自身的思想。这类家庭更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性格以及价值观。但是有一些家庭是比较专制的,当子女和父母产生不同意见时,会将自身的思想直接强加于子女,此时青少年就会出现一种自我认同感差,不愿意和父母相处的紧张情绪。



        (三)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家庭中的主要教育者对孩子过于的溺爱,就会导致孩子缺乏责任心,自理能力差。如果管教者对孩子过于的约束,就会导致这类孩子缺乏自我认同感,无法正确和他人相处。还有一些家庭长期对孩子进行打击式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就会越来越自卑,胆小。
        (四)家庭物质条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条件属于每一个家庭的硬条件,通常经济基础不同,家庭条件也是会存在差别的。这种差别会直接的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质量。例如,像本身收入较少的家庭,父母会将自身更多的精力放置于提升家庭收入中,自然在关注孩子成长方面会大打折扣。还有一些家庭经济非常贫困,无论是日常是日常生活还是学校相处,学生都表现出一种低人一等,甚至需要依靠贫困金生活。这类学生往往内心会存在一种自卑感、低人格感、
        三、发挥出家庭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
       (一)优化家庭成员相处模式,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从小成长重要场所,其会对孩子起到直接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家庭成员的相处行为进行优化。首先应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情绪。想要对孩子实施良好的教育,就必须要保证家庭的完整以及团结。青春期的孩子对于家庭生活的期许较高。只有满足了这种期许,其才会有更高以及更为良性的行为动机,反之,就会造成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因此,创建良好的家庭情绪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作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要尽可能的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较为积极,乐观的一面。尤其是在遇到问题时,要秉承乐观的态度去解决,避免夫妻的冲突以及负面情绪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二)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提升教育的科学性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会直接的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秉着教育的原则,而并非发泄情绪的原则。根据相关案例发现,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会陷入一个怪圈,则是利用家长的权威中对孩子的错误不断进行批评。这就会陷入心理学中所讲述的超限效应,则是对子女过多的批评,导致子女内心最初的内疚逐步变成了不耐烦,最终讨厌。接着无论父母对子女说什么,子女都会出现一种强烈的逆反、叛逆心理。还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了晕轮效应,只能看到孩子的缺点,根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批评,导致孩子越来越自卑。一味的羡慕其他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这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针对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必须要合理的进行解决,而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能够使得家长和孩子之间感情能够通畅,同时还能够帮助青少年做出正确的判断。父母和孩子在沟通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的原则,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尽可能的让青少年展示情绪,同时父母要对这种情绪认可,让青少年感觉到被认同。也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青少年对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行认知。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会更容易理解自身的错误行为。除此之外,家长在和子女沟通时,也要注意做好子女的榜样作用,如答应子女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做到,也不能找借口[3]。
        (三)合理对家庭资源进行分配,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
        每个家庭中的资源都是不同的,如何将这种有限的资源合理的进行利用,则需要做好家庭资源的合理分配。通常在家庭资源中分为人力以及物力这两大资源。利用好这两大资源,则可以有效的环境家庭的不同给青少年少造成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构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学习型的家庭。无论是对于青少年个体,还是家庭环境或者是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够缓解家庭条件的不同所带来的个体心理上的差异。首先利用家庭的物质资源。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为青少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升青少年的学习素养在此过程中,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其次家庭成员之间有积极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会影响青少年的性格、品质以及和他人交往的能力。最后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创建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除了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作用之外,还要为孩子建立生活规则,养成独立、自主、自律的好习惯。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会影响到个体未来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方向。而家庭影响在整个影响因素中占据的比例较高。通过研究发现,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物质条件均会对青少年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得出了几点优化的策略,则是要构建良好的家庭相处模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同时,合理化的使用家庭的资源。通过多角度完善家庭环境,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珺.心理健康与青少年成长成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0(05):114.
[2]廖倬语.浅谈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办法[J].科技风,2020(03):241.
[3]武文亭.探究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20(03):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