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祭奠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叶廷君 魏和勇 张晨 许炜霆 谢
[导读] 逝者已矣,而生者对于逝者的祭拜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重要的怀念已逝亲人的礼仪形式,主要以墓前祭拜为主。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祭奠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线上祭拜成为了一种新的祭祀形式,和传统的祭祀方式相比,线上祭拜存在着便捷、环保、经济等优势,本文笔者提出,应该推行网络祭奠方式,抵制传统祭奠活动中的封建糟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祭祀文化。

四川省宜宾市轻化工大学   叶廷君     和勇     张晨    许炜霆    谢夏玉    644005

摘要:逝者已矣,而生者对于逝者的祭拜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重要的怀念已逝亲人的礼仪形式,主要以墓前祭拜为主。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祭奠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线上祭拜成为了一种新的祭祀形式,和传统的祭祀方式相比,线上祭拜存在着便捷、环保、经济等优势,本文笔者提出,应该推行网络祭奠方式,抵制传统祭奠活动中的封建糟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祭祀文化。
关键字:网络祭奠;祭祀文化;传统文化;发扬传承;
        墓前祭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文化水平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祭奠方式被赋予了新的面貌。网络祭奠正在悄然兴起,网络祭奠主要是在虚拟的空间上为已故的人建立一个纪念馆,网上祭奠逝者的亡灵,表现形式主要以视频图片为主,对逝者的生平进行简单介绍,而且在线上祭奠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烧纸、扫墓、上香等活动,祭奠者在电脑上只要点一下鼠标就能够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思念。
        1.网络祭奠的意义
        我国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通过祭祀能够表达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对亲人的哀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祭祀活动,能够规范人们的品德,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在新时代网络信息的技术条件下,网络祭祀有着新的时代含义[1]。首先网络祭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祭祀活动有着很好的传承作用,网络祭奠符合当下年轻人对电脑的应用情况,将清明祭祀通过网络的方式得以传承。其次网络祭祀能够消除祭祀中的一些封建迷信活动,祭奠活动表达了人们对先辈的哀思,但是因为其经历了长时间的积淀,在寄托哀思的情况下杜绝了社会上的封建迷信活动,让传统的祭祀文化通过网络的改善能够更加文明和健康。
        2.网络祭祀的优势
        2.1网络祭祀安全便捷
        传统的祭奠方式需要生者去墓前进行祭拜和烧纸,市场经济的压力会增加人力们的竞争压力,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各地的流动性不断增加,对于外地务工人员回家到墓前祭拜的成本增加,甚至无法完成在清明对家人进行祭祀。但是网络祭祀通过网络的快捷性和开放性,能够让祭奠活动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能够打开电脑表达对逝者的哀思。而且相较于传统的祭奠活动,网络祭奠则更加安全,传统的祭奠需亲自到墓前,但是墓地一般都在偏远的郊区,在清明节祭奠亲人,不仅会遇到非常严重的交通问题,而且烧纸上香等行为容易引发火灾,但是网络祭奠能够足不出户,而且能够有效在表达哀思时不引发灾难。
        2.2网络祭奠更加环保
        传统的祭奠需进行烧纸,上香等,形成的黑纸片严重污染了墓地周边的自然环境,而网络祭奠将传统祭奠的流程全部复制,能够实现扫墓的全过程,网络祭奠能够最大程度上还原祭奠过程,对自然环境几乎不会造成任何影响。缅怀逝者主要是在内心深处对他们铭记,而形式只是一种寄托,因为祭奠行为而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者的生活环境则有些得不偿失。



        2.3网络祭奠祭奠范围更广
        传统的祭奠方式需要逝者去到目前进行祭拜,这种方式往往时代祭奠活动受到的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络祭奠则没有受到这种限制,可以通过网络对自己的亲人进行祭拜,也可以在网络上祭奠民族英雄等,扩大了人们的祭奠范围,通过网络祭拜能够更好地凝聚我国的民族,在祭奠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
        3.推广网络祭奠方式
        3.1加强网络祭奠的宣传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舆论对于人们的行为有着非常强的干扰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身行为。所以为了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参与网络祭祀社会氛围,需通过有效的宣传,减少传统观念和相关的陋习。通过新闻媒体等方式来将网络祭奠的优势对人们进行详细宣传,通过宣传网络祭奠文明,克服传统祭祀中存在的问题,网络祭祀的人需对自己身边的人产生影响,带领他们进行文明时尚的网络祭奠,形成网络文明祭祀社会氛围[2]。
        3.2加大网络祭祀教育力度
        网络祭奠具有文明快捷的特点,但是现代主要是年轻人能够接受网络祭拜,但是社会上的中老年人,不能够接受这种祭拜方式,认为不到逝者的墓前不够正式和庄重,体现不出祭拜者的诚心。全社会应该承担起对这些人的教育方式,并且能够接受网络祭奠并运用它。祭奠主要是表达人们的哀思,形式并不是祭拜的全部,网络祭拜通过声音和视频多种方式,能够根据直观展现逝者的一生,增强感官效果。
        3.3保证网络祭拜的方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网络祭拜的平台还不够丰富,很少的网站能够满足这种要求,而且网站技术还不够成熟,当上网祭奠人特别多的时候,可能会造成网页崩塌的情况出现,而在网页上新增祭拜窗口,并和成熟的网站进行和合作,从而能够使得网络祭拜,成为祭祀的主要形式[3]。网络祭奠是一种新兴的祭拜形式,但是在我国由于发展的规模较小,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来对其进行详细的规定,管理费用和各项服务标准需要在法律法规中形成统一要求,才能够避免形成新的网上祭祀攀比的情况,不利于我国传统祭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在保证安全环境下,发展法律法规建设才是当务之急。                            结束语
        网络祭奠方式的兴起,会减少传统祭奠中的弊端,相比于传统的祭奠方式,网络祭奠更加便捷,传统的祭奠方式是生者到逝者墓前进行烧纸,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祭奠方式表达自己哀思的方式更加多样,而且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比较高。网络祭祀在发展过程中,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水平,有关部门也需要针对网络祭祀这种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希望,能够通过加大对网络祭祀的监管和推广,从而弘扬我国的祭祀文化。
参考文献
[1]郭艳琳, 陆俊. 古代书院祭祀文化中的中国尊师传统[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0(1):8-11.
[2]王秀玲, 万强. 清代国家祭祀礼仪的象征体系与政治文化内涵[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037(001):152-160.
[3]杨坤雨, 赵鑫. 探寻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从殷商六大祭祀形式出发[J]. 大众文艺, 2020, 000(007):262-263.
第一作者简介:叶廷君,四川轻化工大学就读,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四川省宜宾市,644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