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时节说红薯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王明见
[导读] 我出生于1969年,打儿时起,我便与红薯结下了不解之缘。“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说的就是红薯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据母亲说,我小时候只要哭闹,父母就拿给我一块烧红薯,嘿,你别说,我吃到红薯立马就不哭不闹,烧红薯就成了制止我哭闹的灵丹妙药!

河南商水  王明见

        我出生于1969年,打儿时起,我便与红薯结下了不解之缘。“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说的就是红薯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据母亲说,我小时候只要哭闹,父母就拿给我一块烧红薯,嘿,你别说,我吃到红薯立马就不哭不闹,烧红薯就成了制止我哭闹的灵丹妙药!
        回忆起那个年代,吃鲜红薯、吃烧红薯、吃煮红薯、吃红薯片、吃红薯疙瘩、吃红薯粉条的情景,还是那时候最温馨的记忆。
        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后,每年3、4月份,各家各户都会在自家院里选择一片向阳的地方,把保存了一冬的红薯埋在沙土地里。不久,红薯出芽了,乡亲们剪出红薯秧,担上水,趁节令栽上了春红薯。当然,更多的是在麦收之后,栽种秋红薯。
        单说留在记忆里的秋红薯。
        经过夏风的爱抚,秋雨的滋润,沙土的孕育滋养,红薯秧长长了,红薯叶茂盛了结出了粉嫩可爱的大红薯。霜降过后,乡亲们割了红薯秧,开始出红薯。那时候村人种的红薯就一个品种——红皮白瓤子大红薯,如果哪棵红薯丝多筋多口感不好,乡亲们便风趣地称之为“老日红薯”。红薯皮鲜红粉嫩的,煮熟后红薯瓤犹如白玉,因此,人们叫它“白瓤红薯”。
        那时候小,常常和小伙伴们在野地里挖个小坑,捡拾一些豆叶玉米棵之类的燃烧物,一根火柴在坑里燃起一堆火。等这堆火烧透之后丢进去几块“长瓢红薯”——易于烤熟的长型红薯,再铲两锨土把火堆盖严。


这几个工序不能小看,焖熟红薯,能否锁住红薯的原汁原味,能否把红薯最诱人的香味激发出来就全看火堆的温度,土堆的“焖”劲儿。过个十来分钟,扒开土,焖红薯的诱人香气扑鼻而来。剥掉外皮,咬一口热腾腾的焖红薯,那带着原野气息的红薯香味儿直甜醉到记忆最深处!
        实实在在地说,家乡的红薯皮薄如纸,掰开后无筋无丝,吃起来口感绵密、粉糯香甜,整个冬天我们就靠着蒸红薯生活。冬天红薯不好存放,家家户户的红薯窖在那时就派上了用场下到红薯窖里捡红薯就是另一种乐趣。大人们找来一根长绳系到我们小孩子腰上,把我们放到红薯窖里,我们便暂时告别了外边刺骨的冷风,在红薯窖里度过一段温暖的时光。如果个别红薯被冻得又细又软,可别扔掉,因为这种红薯甜度十足、红薯皮里就像裹着一兜蜜,蒸熟后咬上一口那种甜味儿能感动你所有的味蕾,成为你脑海里最香甜的记忆。
        腊八节快到了,老家的堂哥孝哥让人给我捎来一袋红薯,我熘了一锅红薯,左邻右舍坐在我家客厅里吃了一顿,都问我这红薯从哪里买的,这么好吃。我借题发挥为家乡的红薯做起了广告:“这是俺老家产的,纯天然原生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不含膨化剂干燥剂......”大家听后,都给我提出要求:你再开车回家时,什么都不要拉,就拉红薯,有多少,我们全要啦!
        我是吃红薯长大的。当然,我说的是从前苦难日子的写照。而现在家乡人生活越来越好,鸡鸭鱼肉随时可以上餐桌,但各种美食吃腻之后,早已被人遗忘的红薯再次走上了人们的餐桌。如今我们粗粮细做,红薯成了家乡人饭桌上的一道美食,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烤着吃,还可以熬成红薯粥、炸成红薯丸、煎成红薯饼,做成红薯粉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乡人已经把红薯当成商品,推向了市场,如今家乡的红薯粉条,可是远近闻名的抢手货哩!
        腊八节就要到了,我们已经准备了腊八粥和各种美食,但作为有“抗衰老、保护眼睛、抗癌”神药美誉的红薯依然是我的最爱。
        就着充满传统气息的腊八粥,吃一块香喷喷的烤红薯,这生活,也是美美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