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本逻辑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方彦攀
[导读]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将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引领我们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步。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实践样态的结合,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发展及其主题化成果,以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贵州省盘州市委党校  方彦攀 553537

摘要: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将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引领我们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步。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实践样态的结合,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发展及其主题化成果,以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发展;主题成果
        前言:
        纵观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就不是流于纸上的学问,它顺应了时代的呼吁,将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无论是其对资本主义的深鞭入里,还是对社会发展的指引,深深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实际相契合,为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和民族复兴指明了方向。然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理论,尤其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创新,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使命。对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实践样态的结合
        个人认为,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实践样态的结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结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旨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面对列强侵略的局面下,中国人民不断觉醒,看到了国家经济、制度、文化的落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也是中国走出困境的开始。例如:李大钊同志在革命中积极地宣讲马克思主义,倡导用马克思主义作为工具去驱除不劳而生的官僚强盗。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号召下,中国人民迅速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开展了工人运动。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开展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割据、延安整风等运动,建立了新中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次结合是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同改革开放相结合,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和创新完善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急于消灭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化解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此,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三大改造、建立人民公社、土地改革。在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后,由于改造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大搞一刀切政策,干部急于求成,人民内部矛盾突显,造成粮荒、文化大革命的惨剧。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引导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三次结合是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时期,旨在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富裕。20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造成国际政治格局的动荡,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阶段,党和国家内部也存在着消极、腐败等现象,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江泽民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积极开展党员重新登记活动,就如何开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做出明确规定。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发展
        在整个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从未停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步伐,随着时代的发现变化,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融入时代的内涵,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第一次被提出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时至今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依然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并强调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思想建设方面,全党上下通过学习强国等APP深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并通过“两学一做”等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思想建设,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组织建设方面,从中央到基层开展了大刀阔斧的廉政建设,极大整顿了党内作风,增强了组织的纯洁性。在对外发展方面,牢牢抓住时代的脉搏,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实现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互通有无。例如:丝绸之路、世界博览会等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实践和发展中不断赋予其时代的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化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许多主题化成果,为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一,毛泽东思想。面对中国共产党初期的特殊形势,毛泽东将精力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在不断实践和发展中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同中国共产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获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在思想建设方面,他强调在组织上整顿思想,对无产阶级开展思想斗争,在组织建设方面,提出坚持民主集中制,在作风建设方面,强调坚持发扬党的三风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这其中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在党和国家建设后,重新制定了思想路线,在思想建设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组织建设方面,全面改善党的领导,在作风建设方面,坚持群众路线,在制度建设方面,加强党的制度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廉政建设,始终加强对党的监督。江泽民在邓小平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把党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回答了党的建设问题,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胡锦涛顺应发展的时代潮流,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论断,强调总结经验,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习近平领导全党工作以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夺取了十三五规划的新的胜利。
        结语: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下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深刻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极具积极意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升华其内涵,增强其适应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论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5.
[2]汪青松.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18.12.
[3]汪青松.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六个化?[J].高校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