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及学习建议浅析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曹兴伟
[导读] 本文笔者首先对高中物理的特点做简单介绍,其次简单介绍高考中物理学科的考核要求与目标,再次分析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以上三个方面就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提出一些建议。

罗平县第二中学   曹兴伟   655800

摘要:本文笔者首先对高中物理的特点做简单介绍,其次简单介绍高考中物理学科的考核要求与目标,再次分析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以上三个方面就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  高考  特点  学习  问题  建议
        一、高中物理的特点
        1.知识系统性、连续性强。高中物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其知识点与知识点、章节与章节、模块与模块之间连续性、系统性极强,如必修一第一章对运动的描述、力的相关知识高中物理基本都有涉及,如力与运动、力与能量、力与动量、力与电场、力与磁场、力与热学,平行四边形定则涉及矢量的运算(包括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电场强度的叠加、磁感应强度的叠加、动量的合成与分解等),运动、动量、能量又和原子物理联系。
        2.逻辑性强。高中物理要接触大量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物理模型和解题技巧等,这些大量的知识又相互联系形成模块、编织成网、构建成系统。
        3.抽象、思维难度大。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高中物理从高一开始物理中的很多概念、规律和物理情景都很难实例化、具体化、形象化,物理的思维习惯不再简单。如质点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能量的概念、力的概念、电场的概念、磁场的概念、波、光电效应等等。
        4.学科交叉、综合性强。高中物理知识和内容本身涉及的面就非常广,包括运动、力、力与运动、功与能与运动、电场、磁场、机械振动、热力学、原子物理、动量与能量、光学等等,在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中对数学知识(常见的包括运算能力、几何知识、图像、函数知识、方程思想、不等式、极限思想、积分思想等)有很高的要求。
        5.情景化,与生产实际和学习技术紧密联系。高中物理的学习不再仅仅仅限于理论的学习,而是与生产实际、现代科技前沿紧密联系,如必修一第三章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教材74页的例题以滑梯为背景设计题目考查斜面模型、共点力的平衡、滑动摩擦力等知识还结合了数学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等,如必修一第二章的课后练习以高速公路收费站人工收费和ETC收费为背景考查运动的相关知识,如必修一第三章课后练习题A组第5题以斧头劈柴为背景考查力的分解知识还涉及菱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如2017年高考题全国卷三理综物理选修3-3以稀薄气体压强测量仪器为背景考查热力学的相关知识等等。
        6.实验能力要求高。掌握高中所列出的诸多实验,包括实验的目的、器材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等等。
        二、高考中物理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学科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原则。



        物理学科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达、数学表达、符号表达和图像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似是而非的表达;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楚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结论;能够应用几何图形、函数知识、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高中课程中所列出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评价和分析;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应用已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三、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态度。基于高中物理难、抽象、知识容量大等特点一方面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物理甚至是怕学物理,要么应付、要么逃避,没有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物理学科的挑战,学习物理学科的劲头不足;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没有内在的学习兴趣,觉得枯燥、乏味、难懂,在学习过程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自然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体验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求得知识的欢乐。
        2.学习过程。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由于初中和小学养成的学习习惯,往往太过于偏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了过程的推导、思维习惯的培养和思维过程的训练,没有养成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对物理认知还停留在经验层面,自然不可能形成体系化的思维。
        3.学习方法。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是首先是目标不明确,没有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受初中学习习惯的影响,还是沿用以前的学习方式或学习其他学科一样的方式学习物理;最后,学习高中物理没有进入一种定量学习方式而是怕凭经验的定性的作出判断。
        四、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会精读教材。课前的预习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有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思考,加之教师的讲解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新知识的理解并纠正自己片面的认识。
        2.勤做笔记、重视总结和整理。这一过程是知识点巩固、融合的过程,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这样可以将知识强化和深入,能把零散的知识点体系化。
        3.画好示意图。高中物理抽象难懂,养成用作图来表示物理过程和规律的习惯,如画物体受力图,简单机械的力图,物体的运动情况图,电路图、光路图等。自觉学会按题画图,看图识义,提高正确用图的能力,克服做练习不画图,不用图的坏习惯。
        4.学好数学、重视数学知识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如几何知识、函数知识等。
        5.勤于思考。积极、深入地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才能纠正生活中对物理现象的模糊看法,才能打破定势思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