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分析与优化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李亮
[导读] 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习困难逐渐呈现出了普遍性的特点,并引起了教育各界的广泛关注。高中学习阶段是初等教育知识的过渡时期,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将初级知识逐渐转化为高等教育有关知识。高中学习阶段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了特有的人生价值观念,并对学习深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河南省新县第二高级中学   李亮

摘要: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习困难逐渐呈现出了普遍性的特点,并引起了教育各界的广泛关注。高中学习阶段是初等教育知识的过渡时期,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将初级知识逐渐转化为高等教育有关知识。高中学习阶段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了特有的人生价值观念,并对学习深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时期;学困生;学习心理;分析;优化策略
        为了有效避免过于关注成绩以及升学率的不良教学现象,高中院校应及时的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需求,通过分析引发学习困难现象的原因,寻找适用性以及操作性更强的优化教学策略,进而改善高中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状态。
        1.造成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1学习的动机不够充足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推动力,并对整体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查结果可知,由于学生处于学习的过渡阶段,并且尚未适应新型的学习模式,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教学课程所设置的相关内容大多都是采用消极的态度来应对,进而致使高中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较弱。
        1.2学习的态度过于消极
        学习态度是学生正视高中教育活动的具体体现,并且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持续保持勤奋、努力的状态。高中课程具有内容多、复杂化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此外,差异化的学习效果,也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影响,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
        1.3学习障碍引发局限问题
        学生对于课程体系的认知,是实现系统化学习并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完善的知识认知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不同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进而通过知识的迁移,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在高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储存以及使用,并通过完整的知识架构体系,来解决相关问题,但随着学习策略的整改趋势,不断引发了学习障碍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优化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的有效策略
        2.1使用参与教学,提高课堂指质量
        2.1.1设计层次化的教学体系
        有效的调和教学任务的整体难度,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为此,教师应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以及课程目标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差异化以及个性化特点,设计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要目的,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2.1.2打造和谐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外在影响因素,良好的教学活动氛围能够利用自身强大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并及时的打消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合力打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现机会,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以及积极心理。
        2.2制定奖励机制,激发内驱动力
        2.2.1提高学生的进取心
        赏识教育的实施,对学生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综合道德素质的发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肯定,并对其予以相应的奖励或者表扬,使其能够逐渐树立自信心。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整改,确保整体的学习进度能够逐步适应课程目标的设立,促使学生感受到持续的激励作用。
        2.2.2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的动机和兴趣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助推动力,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仅如此,当阶段性的学习考核工作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效果以及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并将进步的部分归功于自身的努力,而失败的部分则归因于考核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调整学习心态,并尽快融入到下个阶段的学习环节当中。
        2.3完善学习策略,寻找学习方法
        2.3.1自我暗示克服焦虑
        当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难免会产生焦虑感,进而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并且不利于后期学习效果的提升。为了稳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通过对学生情况的持续化关注,以及对其阶段性的进步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我暗示,利用肯定策略减轻学生的焦虑感,从而进一步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
        2.3.2对正确的学习方法予以指导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快速的寻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并共同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再对课程内容加以巩固,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还应设置自我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及时的分析问题,并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记忆,深化其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
        结语:高中阶段学困生的消极心理,对最终的学习成果具有不良影响,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心理以及学习习惯的观察,对整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通过层次化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于学困生的心理督导,并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再通过阶段性的自我总结及时的解决学习困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永吉.浅谈高中班主任对学困生的管理方法[J].教育界,2020,(20):4-5.
[2]王谦.高中学困生心理发展特点及矫正[J].东西南北:教育,2020,(06):397-3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