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马权
[导读]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职校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多边性特征逐渐显现,虽然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但也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因此,文章在探究当中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对职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三观的完善。

巴中市职业中学  马权

摘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职校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多边性特征逐渐显现,虽然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但也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因此,文章在探究当中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对职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三观的完善。
关键词:职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需求,职校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以学生长远发展的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科学定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在于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受教育者实现相应的教育目标需要立足于科学的价值观念,对教育过程进行完善,但同时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特定的发展规律,合理的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对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来说,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仅是能够进行被动的接受。而隐性思想教育则是倡导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和引导。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深化认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设计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以及教育形式进行有效的融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从而更好的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一)以校园物质环境为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环境对于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校园环境中的教学设施、活动环境以及校园建筑等内容都能够发挥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一作用方式就是隐性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完善、道德素养以及价值取向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下,为更好的发挥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作用,职校需要注重健康校园环境的构建。职校学生走出校门后就会直接进入社会,因此校园环境的建设需要结合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完善,通过校园文化与环境的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可以主动的意识到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以图书馆的环境营造为例,职校需要适度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社科书籍的占比,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对于学校的活动环境营造来说,应当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美化当中,通过学生的劳动深化对校园环境保护的认知,从而树立主人翁意识,能够从身体力行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校园环境的保护与维护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学校制度建设为载体
        职校所建立的规章制度不仅是一种强制化的约束手段,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文化内容,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校需要对校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将科学的学校制度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面对这种情况,职校在进行制度完善时应当将思想政治所倡导的内容进行物化,然后在渗透到不同的规章制度当中,既要展现出“依法治校”的现代化法治管理理念,强化学生对遵纪守法的认知使学生能够产生深刻的法律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出现;还要展现出管理制度中的“以人文本”理念,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给出的具体管理指导细则,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融合,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的科学性,并且能够具有一定的人性化因素展现,营造出一种文明健康的校园管理氛围,进而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此外,还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现,保障管理方式的民主性,制度完善过程中可以收集整理学生的意见,科学合理的意见可以予以采纳,促进学生的民主意识发展,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完善职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平等交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教师在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的一种方式,其效果不佳,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得教育浮于表面。而通过语言进行对话交流,不仅能让双方进行互动,还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地位得到体现。因此,教师在设计开展教育活动的形式时,要合理转变传统的角色定位,变成倾听者;并要改变传统的语言习惯,将告知转变为引导、启发;通过主动创设育人情境,让传统的教育者需求转变为学生需求。
        (二)展现学生的榜样作用
        推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喜欢树立高大的形象作为榜样来激励学生,可在新时期的受教育者严重,太遥远的榜样往往都是高不可攀的,并让受教育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新时期的受教育者,更多的是受同辈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和同辈间的互相模仿是一个道理。目前,“青春访谈”“学弟学妹讲故事”等活动形式在校园比较流行,正是利用了学生同辈间互相影响的功能。
        (三)发挥互联网隐性育人的作用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逐渐普及,迅速拓展了人类传统的认知渠道。职校由于在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克服了传统隐性教育参与人数少、限制学生真情实感流露的局限性,拓展了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为隐性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吸引力。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创新多层次的网络教育法。学校应加快对思想政治工作软件的开发,建立校园德育网站,系统地、有计划地渗透党的思想路线和道德规范,使学生可以不断的深化认知,逐渐的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结语: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深化对思想政治的认知,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支撑起学生的全面科学发展。教师应当深化认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显性与隐性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德锋.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讨[J]. 今日财富, 2019, 000(012):P.187-188.
[2]潘婕. 新时代下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J]. 智库时代, 2019.
[3]韩晓晗.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职校班导工作中的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4):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