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代文”助力高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建构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黎闯
[导读] “与时俱进”是当前各行各业发展必须要遵循的规则,当然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教育方式不断地更新改变,语文阅读也不再是单纯地朗读、默读、精读等简单的阅读方式,一种能够凸显单元主题特色、集中阅读文本的教学策略映入语文教学。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民族中学  黎闯

摘要:“与时俱进”是当前各行各业发展必须要遵循的规则,当然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教育方式不断地更新改变,语文阅读也不再是单纯地朗读、默读、精读等简单的阅读方式,一种能够凸显单元主题特色、集中阅读文本的教学策略映入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方法;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是学生在高考中极为重要的考试科目,语文这一学科最关键的两个“难题”不外乎就是阅读与写作,而阅读就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阅读来积累素材,写出来的文章会变得单调呆板、无法突出特点。“以文代文”这一种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步深入主题,开阔学生视野以达到高效课堂教学。因此,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型挑战。
        一、以亮点切入文章主题,以特色引领阅读方向: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要确定教学核心,才能找到教学切入点。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色,以特色作为吸引学生的亮点,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其中的感情色彩,“以文代文”正是采用了这样的设计,使文章特色鲜明易理解,阅读方法新奇又独特。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教”,更多的是在于“学”,如果学生爱上了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方式,那么教学将变得不再枯燥,反而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习惯”之一。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沁园春·长沙》为例该词通过描写长沙的秋景,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词中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将“秋”这个季节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以文代文”的阅读教学中,以“秋”为教学切入点,学生从生活中最熟悉的四季进入阅读,不但是点明了文章特色,还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在当一切铺垫就绪,再顺势代入《沁园春·雪》这首词,同样为我们描绘出雄奇壮丽的全景式风景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四季之一“雪”,教学衔接的恰当好处,又恰好秋季过后便是雪季,不仅是四季之间的巧妙衔接,更体现出“以文代文”教学的优点,使教学节奏变得更加紧凑,文章与文章之间也相互关联,具有相似的特点。如此一来,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还将这种“以文代文”的阅读方法逐渐引入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建构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做好了铺垫。
        紧凑而又不显单一,利用四季之一“秋”引出“冬”,阅读教学还可以灵活变通,如果时间充足学生们也兴趣未减,教者可以试着将其它两季也代入教学,“以文代文”的阅读方式为的就是让学生更容易找到切入点,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章特色,才能明确文章主题为阅读教学添彩。
        二、巧妙插入、层层剥茧,精读细析、逐渐深入:
        高中的语文课堂是提升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最高效直接的方法,学生光靠自身的主动性还远远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这时候就需要教者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不断突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是要考察学生对自身的积累情况,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能将每一个知识点理解透彻,是否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



        不少教者往往在授课前反复练习授课内容,生怕疏忽了关键内容,但在实际的讲授当中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反而对学生起到了负面性的影响。如果采用“以文代文”的教学形式,教者带着学生一点一点的去慢慢深入,层层剖析,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掌握内容的关键点,另一方面教者更容易找到学生的困惑所在,能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故都的秋》为例,整篇文章蕴含着一种孤独、忧郁的心态,一种悲凉的美感直入人心。教者在开展这类散文阅读教学时,首先要为学生拓展当时作者在创作时的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世性格,对于学生理解全文的思想感情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学生沉浸在感受这种悲凉情感的状态时,灵活插入一首短小精干又带着凄凉哀愁的《天净沙·秋思》,全曲仅有短短的五句二十八个字却将作者思念故乡凄苦愁楚的感情构造的十分鲜明,与《故都的秋》形成比较,其精华都在于利用“秋”这个季节性的字,展现了两位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凸显了两位作者此时此刻悲凉孤独的情感。比较阅读是“以文代文”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一首散文、一首散曲,两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却存在者相似的联系,与之前的《沁园春·长沙》作者所表现的壮志豪情不同如果教者用一个“秋”字,贯穿三篇文章,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类悲凉意境掌握三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实现了高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在“以文代文”的教学模式中,“代”的这篇文章可不是随便代的,而是要注重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紧密联系,要做到由浅及深、层层深入,才能形成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从相似点入手,才能使其收获更多感悟。
        三、多比较、多归纳方法,多理解、多体会内涵:
        学习语文这一类型的学科靠的是长期以来的积累,是课内与课外不同知识的堆积。“以文代文”的教学方法为的是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的是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代文深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每学习一篇文章能做到自我归纳总结。
        高中时期的孩子们往往压力太大了,父母的期望、恩师的教导、自己的理想让他们的生活模式形成一种被动的趋势,没有亮点能吸引他们,他们每天都在机械般的听课做题。然而,教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学生能化被动为主动吗?“以文代文”虽然只是一种阅读教学方法,但它可以帮助学生改善迷茫的状态,让学生主动追寻亮点。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祝福》为例,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时期妇女悲剧的一生,烘托了当时人们自私自利的社会现状,这样一个鲜明的人物特征被作者刻画的栩栩如生,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为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文章内作者思绪的变化、情感的表达。当学生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真实情感,再加入相似情感的文章,这样的“以文代文”不仅是在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还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多理解、多体会文章中的色彩。例如代入契诃夫的《苦恼》,这一作品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自私,正是与《祝福》相似,都是在揭露人性的冷酷无情。学生要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还去思考人物形象的特点,才能不断发现文章的亮点,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养成了,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分析、比较、归纳、体会是“以文代文”阅读教学的精髓所在,教者要牢牢紧扣“教”与“学”两核心点,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从而引领学生们找到学习方向,共同建构高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薇.读写结合,让高中语文课堂熠熠生辉[J].散文百家(理论),2020(06):168.
[2]刘土壁.高中语文高效阅读的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1):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