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维角度,沟通师生心灵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梁海红
[导读] 德育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培养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素质兼备的现代化人才。高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立足于现代化师生沟通交流理念,深入落实德育教育,展现出德育教育的内在价值。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换位思考开展德育工作的认知,从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启发学生的道德认知三个方面加以探究。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泽国高级中学  梁海红

摘要:德育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培养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素质兼备的现代化人才。高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立足于现代化师生沟通交流理念,深入落实德育教育,展现出德育教育的内在价值。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换位思考开展德育工作的认知,从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启发学生的道德认知三个方面加以探究。
关键词:思维角度;高中;德育;换位思考
        引言: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为更好的保障德育教育工作效果,班主任应当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从而明白学生的所需所想,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的思维认知与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其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中生的身心发育与社会性与成年人的区别逐渐缩小,思想道德和辨证为主义思维以及审美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客观理智下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长。但从另一角度来看,高中学生处于趋于成熟的阶段,具有真正成熟仍有较为漫长的发展周期,在个性化因素的影响下,学习和生活也都有着不同的诉求。基于这种情况下,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当加强对学生实际需求的掌握,明白学生想要树立何种个人形象;想要得到哪种鼓励,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开展有效的德育指导,切实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以笔者自身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经验来看,高三阶段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部分学生存在成绩下降的情况;或是少数男生存在易怒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会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需求,与单独的学生进行私下交流,通过谈话可以知道学生存在极大的升学压力,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自身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但由于缺少正确解压办法,才会感觉到焦虑和迷茫。以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来看,笔者能够感受到学生真正存在的压力,而不是为错误寻找借口,这种情况下笔者会向学校的心理教师寻求帮助,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教育,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可以得到放松。然后,还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通过集体郊游的方式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舒缓身心压力,以更好的姿态面对学习和同学间的人际交往。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占用了部分学习时间,但学生的状态得到了很好的调整,为后续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
        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当注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以师生情感作为提升德育教育的保障,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与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班主任需要以学生的情感角度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以情感促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认可教师的教育。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需要以互相尊重和理解为前提,无论是对学生进行表扬还是错误纠正,教师都应当运用温和有爱的语言,避免过于尖锐的语言运用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以学生的迟到教育管理为例,这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很多教师将学生的迟到问题放大化处理,认为学生迟到就是懒惰,会对班级风气的塑造产生消极影响,当学生迟到时,班主任教师就会对学生大肆批评或是让学生在全班罚站,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还会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笔者在管理过程中遇到学生迟到的问题时,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询问学生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迟到,多数学生的迟到也有较为合理的解释。当教师采用宽容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纠正时,学生自身也会深化对迟到问题的认知,在以后会对迟到加以控制,保证准点到班。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跃,情感冲动情懂,常常会出现早恋现象而早恋更是直接关乎学生的情感问题,也更需要班主任转换情感角度,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当我发现学生早恋后,不会强行禁止,更不会直接找双方的家长“告状”,因为那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很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我尝试着和当事人聊天,在表示理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自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
        三、启发学生的道德认知
        高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自觉意识,他们不再像青少年时期那样倾向于按照老师、家长等外部要求行事,而是更多地遵从自己的认知,自己想问题,自己做判断。由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就不能仅仅靠命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是应该转换角度,从道德意识切人,启发学生的道德认知,由内到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实践证明,班主任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认知,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和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利弊,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付诸于行动。
        例如,在组织班级活动时,我发现有位同学表现得十分消极,他与人格格不人,不愿与人交流,总是徘徊在人群之外,也不愿展示自我,更不愿意为班级荣誉而努力。对此,我感到疑惑,为什么这位学生的性格会如此孤僻?经过了解,我得知这位同学来自单亲家庭,他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虽然对他很好,但没有父亲的事实还是使他内心感到自卑和孤独,于是我十分理解他的消极表现,并因之而对他进行特别的关爱和呵护,经常私下找他聊天,对他嘘寒问暖。从班上的趣闻乐事聊起,直至前途理想,风土人情,让他慢慢认识老师的可亲与班集体的温暖,也慢慢地让他融人到班级的大家庭中,成为班级大家庭中的一个分子。从此,他的话多了,变得活跃起来,被同学们评为班级的助人乐积极分子,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结语: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不仅要重视教学工作质量,更要深化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高中学生马上面临着进入更高的教育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对于促进人格发展与思想道德意识认知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教师应当树立现代化德育理念,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探究学生的特征与需求,切实有效的开展针对性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元军.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03):P.329-330.
[2]吴宸灏. 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沟通策略[J]. 考试与评价, 2019(2).
[3]张如军, 车玫芳. 爱于心,践于行——浅析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 高考, 2019(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