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区华美初级中学 陈伟柔 515157
【摘要】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中美术教育一直是一个难以很好开展教学的学科。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课本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的不足,在日常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要激发出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美术的兴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农村中学美术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就能让农村的中学生真正地认识到美术的魅力,进而感受美,认识美。最终让农村中学的美术课堂“美”起来。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课 特色美 快乐美 艺术美 神奇美
在农村中学教美术的教师们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美术课越来越难上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几乎成为至理名言,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学校也在“升学率”决定一切的风气下,只抓主科教学,不抓美术教学。美术通常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学生往往都喜欢上美术课,如此看来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实则不然,很多学生不是对美术本身感兴趣,而是喜欢美术课堂的相对宽松的氛围,而这不是真正的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美术,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美术,从而真正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以下就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让农村中学美术课堂“美”起来。
一、因地制宜,让美术课堂表现“特色美”。
在农村学校,如果美术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中拘泥于教材,不能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法上过于呆板的话,是体现不出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的。我们应该把地方美术资源和美术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农村初中,虽然学校美术课程资源严重不足,没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器材和资料,但农村有着丰富多采的课程资源,有广阔的土地、美丽的朝霞晚霞、蓝天白云、各种动植物和花草,如在教七年级上学期《校园风景》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带领学生到美丽的校园观赏,并选取一角作为写生的素材。用于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例如每年二月贵屿街路棚书画展,这期间可以将书画作品图片制作成视频播放,引导学生鉴赏名家的美术作品。取之方便的自然土、竹、木、石等,例如在教七年级上学期《肌理与应用》,可以在校园内找些树叶,制作树叶印泥画;在教《化腐朽为神奇》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在田园边挖些泥带来课堂,将泥制作成泥塑人等艺术品。有民间美术、雕刻、图案、编扎;有独特的节日、习俗,民间艺人和民间工匠等。鉴于以上几方面的地方独特资源,可以进行农村美术教学的探索。
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摆脱教材束缚,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二、动听故事,让美术课堂体现“快乐美”。
《孟子·告子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是爱美的,并且他们对美的事物各有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美的心情日益加强,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美术课堂教学是传达美、塑造美的过程,是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美术教师要力求让自己的美术课堂教学更美,可以尝试讲一些相关的动听故事引入新课,以下是我上课的实际例子:
如在教七年级上学期《校园新伙伴》时,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出示梵高的自画像,然后讲:梵高知道他是一个乡村邮递员,名字叫卢朗。这些天,卢朗几乎每天都要从梵高身边经过,和他打过招呼后,还会停下来聊上几句。“卢朗先生,你好!”梵高笑着说,“光着头,和太阳更亲近不也很好吗!”梵高的风趣幽默让卢朗谈兴更浓了,他指着梵高画布上刚画完的麦田客气地说:“您的麦田画得像个活物!”接着,又指着正沉沉下坠的落日和树上被落日所染上的火焰一样的光芒说:“这也像个活物,您看是不是?”梵高心头不禁一震:“这话说得真好,既简单又深刻!”两人越聊越热乎,从绘画聊到上帝,卢朗说:“现在的上帝似乎变得越来越令人难以置信了,上帝只存在你画的这片麦田里,可一到现实生活里,上帝就…… ”两人聊着,一直聊到了太阳下山,耀眼的金星已开始挂上天幕。梵高忽然发现这个做了
25年邮递员,却从来没有得到提升,用每个月挣来的135法郎微薄的薪水抚养4个孩子的父亲,心地竟似麦田般富饶丰赡,如天空般明净美丽! 梵高说:“卢朗先生,我想为您画一幅肖像可以吗?”卢朗很愉快地答应了只是说:“我感到荣幸,但我长得难看,干吗要画我呢?”梵高十分高兴地说:“假如真有上帝的话,我想他一定也长着和你完全一样的胡子和眼睛。”卢朗开心地笑了,连身边的麦苗似乎也跟着他笑弯了腰。从此,梵高有了模特,也有了朋友。打那后,卢朗常常邀请梵高到家里做客,梵高也为卢朗夫人画肖像画。后来卢朗调到马赛邮局工作去了,两人也常来常往,他们的友谊如阿尔的太阳一样,恒定、热烈、明净。有一段时间,梵高患病住进圣雷米精神病医院,卢朗每天在下班后,都要到医院去看望,除了给梵高送去一些营养品外,还带去一些阳光般的话语,让梵高心中逐渐明媚清丽起来。梵高出院,卢朗在百忙中抽时间,为梵高办理出院手续,并用马车把他接回家。梵高先后为卢朗画了6幅肖像画。其中最著名的是画于1888年的《邮差卢朗先生》,卢朗身着蓝色的制服,黑色的勾边,金色的长胡子和制服上的金色纽扣交相辉映,闪烁着明亮而温和的光。这幅油画现被珍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几乎所有梵高的画册里也都收录了这幅画。人们不仅仅是将《邮差卢朗先生》看成梵高人物肖像的代表作,而更是将它视作两人友谊的象征,总会津津乐道这段友谊的佳话。
如岭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共有两个单元共4个课题都是关于学习中国画的专题课例,这4个课例分别是《鸟语花香》、《水墨探索》、《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传神写照的人物画》。基于国家美术课程标标有关对学习中国画的要求,我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侧重开展临摹工笔花卉画和工笔人物画.我还留意收集有关工笔画艺术的相关视频,如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图卷》的故事,播放给学生欣赏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精彩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我也在第一时间果断下载了《千里江山图》和《洛神赋图卷》两个视频给学生观赏。学生通过观赏名家名作,深深被精美的工笔画所吸引,这种欣赏名画名作,愉悦身心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也能较好地缓解学生的浮躁情绪。
如:学生们讲了《一个垃圾工的梦想》的故事,是说一位垃圾工在很脏而又繁忙的工作之余学会羡慕而成名,实现了他没回的梦想。通过故事和猜谜语的启发、创设情境,打开了学生们的想象之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精彩表演,让美术课堂呈现“艺术美”。
首先,用“美”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游戏活动时,在教学中尽可能多样、生动、新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青春风采》,让学生欣赏T型舞台的时装表演录像资料,并讨论自己喜欢的服装款式及仪表风采。接着以“阳光少年”为主题,策划一次班级时装表演活动,这样美术课堂呈现“艺术美”。例如在教八年级上册《图形联想创意》时,手的联想创意,可以让学生模仿手影表演,再画出手的联想创意作品。如下图:
四.变废为宝,让美术课堂再现“神奇美”。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被遗弃的却极有应用价值的废旧材料,像各种布料、旧报纸、易拉罐、废旧挂历、矿泉水瓶、一次性杯子、牛皮纸等。把这些材料的特点、美感与具体的艺术形象完美地统一起来,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发现、收集与创造使用,再现艺术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中国人熊正刚用几块防水用的麻袋布片拼贴并融合绘画技巧创作了《蒙娜丽莎》画,一位德国人出价几万元买了他的这两幅作品。所以,我在上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发现与创造的《化腐朽为神奇》这一课中,让学生用一些废旧物品有目的地按一定的想法剪拼、粘贴、加工,结果一定会变成一件学生意想不到的艺术品,如将易拉罐制成的电视天线,可以增加电视收视率;如将废一次性纸杯外面画图,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品。将旧画报、旧挂历、旧书彩图等结成串做门帘、窗帘或在节日装饰活动场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激发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总之,在教学中以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手段,创设各种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学,美术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美育情趣,美术教堂才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