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阿木什介
[导读] 学习是以识别为要件,注重感性体验,学习过程中要找出事物最显著的关键特征,忽略次要特征,使识别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模拟实验,剔除次要因素,经过分析与推理,引导学生把“关键属性”审辨出来,归纳出共同特点,再将其统一,构建形成物理模型.再引导学生将模型拆分成其他熟悉的模型,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甘洛县斯觉九年制学校    阿木什介   616850

摘要:学习是以识别为要件,注重感性体验,学习过程中要找出事物最显著的关键特征,忽略次要特征,使识别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模拟实验,剔除次要因素,经过分析与推理,引导学生把“关键属性”审辨出来,归纳出共同特点,再将其统一,构建形成物理模型.再引导学生将模型拆分成其他熟悉的模型,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思维的培养
        引言
        所谓科学思维,是指人类对于事物的正确认识,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这些思维品质中通常包括对事物的正确分析,通过比较与归纳综结事物运行的规律,以及通过质疑、推理与论证等得出正确结论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物理的角度进行模型的建构,针对物理现象进行科学地推理以及遇到疑惑的物理问题能够大胆质疑,从而提出创新性想法与解决思路。
        一、科学思维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地位
        站在教师的角度,或者说站在物理科学发展的角度,科学思维的作用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个不需要赘述。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科学思维的地位,却是必须的,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必然的研究对象。从学理角度来看,物理是一门在培养学生理性科学思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学科,模型建构、科学推理、归纳演绎、批判质疑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涵。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科学思维则是对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的思维方式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只有拥有了科学思维的方式,才能建构出能够获得自身认同的物理知识。提出这一点,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众所周知,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记忆特征,好多学生都能够通过简单记忆与重复运用,来获得对某些物理知识的理解并进行正确的运用(解题),这种“正确性”会让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学习初中物理。但这种所谓的学好,容易被两个因素“揭穿”:一是知识的运用不具有灵活性;二是到了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会感觉难以适应。
        二、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2.1基于模型建构,培养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是物理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新版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而物理模型的建构,正是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的重要桥梁,其实质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物理思维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复杂难懂的学科知识用简单、近似、直观的模型进行抽象、概括,忽略不会对问题本质产生干扰的次要因素,突出影响问题本质的主要因素,综合要素构成完整的物理模型过程就是抽象过程。



        2.2习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解答物理习题可以检验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如何科学有效地将习题课上好,一直是一线物理教师思考的问题,其关键是实现“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能力提升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在这转变过程中科学思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学生借助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定律及规律方法,在感性认识物理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思维对习题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典型例题等进行批判性分析与解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学生通过对习题教学中涉及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再次建立新的解决问题的规律,进而利用新建立的物理规律批判性地解决与此相关的一类问题,避免题海战术或机械式大规模训练的学习模式,快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3积极引导,增强物理观念
        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物理观念,从物理视角分析、解释相关问题。为实现上述目标,更好地提高物理课堂效率,一方面,讲解初中物理知识时应注重联系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重要性的同时,降低学生学习的陌生感,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问题的意识,为增强其物理观念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围绕学生所学物理知识,设计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从物理视角提取有用信息,积极联系所学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增强其物理观念,不断提高其分析以及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树立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信。
        2.4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联动思维
        联动思维是依靠学生的联想能力而产生的思维形式,可以根据某一知识点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综合能力.这需要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深入的持续不断的探究,以运用发散思维由因索果形成逆向性思维.当然也需要有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与变通性思维.联动思维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思维特征.牛顿定律就是通过联动性思维进行推理和实验而得出的.如,由“电能生磁”“磁能生电”从而归纳出“电磁感应定律”,这是由果及因的逆向思维的结果.在冷水烧铁皮罐实验中学生获得了气体压强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基本认知,随后学生提出为什么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气体压强的变化与温度变化有怎样的联系?这些问题都是相当可贵的,可以说这是科学探究的起步,这种联动式的思维是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的动力,学生进而提出如何来验证像的大小的问题,这就进入了科学层面的思维阶段。
        结束语: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只有经过这样的科学思维的训练,学生才能对一个物理知识有深刻的把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也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培养,从这个角度讲,科学思维对核心素养的支撑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参考文献:
[1]是菊萍.培养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7):35-36.
[2]夏小琴.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20(14):192-193.
[3]张征.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9(17):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